2011年3月,“兩會”召開在即,高物價、高房價、高成本、用工荒等熱點詞匯成為今年兩會的關注熱點。
小編認真查看了一下各大網站關于“用工荒”的報道,勞動密集型企業尤其是制造業對于“用工荒”問題,傷透腦筋。政府、企業紛紛出臺各項福利措施吸引就業人員。然而,就當前的狀況,根本無法解決“用工荒”這一近兩年一直存在的問題。而2011年,不僅是各大沿海城市,就連湖北,四川這樣的勞動輸出大省都出現了“用工荒”。那么,制造企業會出現“用工荒”,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下邊以五金企業為例,談談用工荒出現的原因。
低廉的勞動力是五金產業曾經的優勢,傳統的低工資、低成本、低利潤是五金產業一向的經營模式。完全依靠工人生產,依然停留在“制造”而不是“創造”的五金工具企業,面對突然來襲的“用工荒”,企業是否該想一想,是什么原因造成現在的困頓境地?這是否也說明了,五金企業傳統的低附加值生產模式已經過去了?面對沿海地區高支出、低收入的現象,“用工荒”是工人們對低工資無聲的抗議,而出現用工荒這一備受關注的現象,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據相關人士分析,“用工荒”現象的出現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物價上漲快,同等勞動強度下收入增長慢了,同比工人收益減少;
二、大部份工人受到不公平待遇,部份工人感覺受到別人歧視,心理受到傷害;
三、隨著生活水平的相應提高,有一部份原始積累的工人想自行創業,現在不像八九十年代,工人們一般通過幾年的辛苦工作積累了一點血汗錢,不致于應生活所迫而必須出來賣苦力;
四、人口紅利漸漸消失,實際勞動力將大幅度減少,90后一般都是受嬌寵的獨生子女,受到高中以上文化教育的,不愿參加有一定強度的體力或技術工種工作。
五金產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對工人需求量大,廉價勞動力曾經是中國企業與國際市場競爭的主要優勢,但是2010年中國人民幣升值,導致國內物價上漲,工人生活成本增高,等同的工資待遇,無法滿足工人的基本生活,為了緩解生活及經濟上的壓力,加薪成為工人唯一能想到的辦法,一時間,加薪潮風靡各大沿海城市。還有就是,對工人而言,在什么地方打工都是一樣的,而等同的工資,在外省高消費城市工作,還不如在家附近城市找工作,這樣,一樣的工資待遇,節假日及下班時間又能在家務農,雙份收入,何樂而不為呢?
88后和90后逐漸成為主要勞動力,相對于上一輩的打工者,第三代的打工者一般都是高中學歷,思考的問題也會相對上一代來講,要多得多,并且,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他們也更容易得到他們想要的信息,只要是會上網的人,都能通過互聯網了解,而像阿里巴巴一般的電子商務向打工者開放了一個低成本的創業平臺,許多擁有一定原始積累的工人,也能夠通過自己創業走向致富。
中小工產如雨后春筍般在各大省市開設,而打工已經不再是工人們唯一的掙錢途徑了。產房多了,工人少了,從“用工慌”到“用工荒”,轉型升級已迫在眉睫,擁有自己的創新品牌,以技術占領市場,以品牌引領市場,“用工荒”將并不“慌”?;蛟S,從某種程度來說,“用工荒”將成為社會進步的拐角,是社會走向高階前的短暫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