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巡視員(正司級)熊必琳先生今天接受記者獨家專訪透露,新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已經征求了多次意見,計劃在明年初出臺。
熊必琳告訴記者,新版目錄與2005年版本的主要不同之處是:一是進一步突出了戰略性和前瞻性,突出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產業轉型升級。二是對屬于限制類的新建項目,禁止投資;對屬于限制類的現有生產能力,允許企業在一定期限內采取措施改造升級。三是對不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標準規定及產業政策要求的落后產品、技術、工藝及裝備堅決淘汰。
熊必琳表示,這次調整把握的主要原則,一是維持分類不變。即仍分為鼓勵類、限制類和淘汰類。不屬于上述三類,但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的,為允許類,允許類不列入目錄。二是細化條目內容。凡列入目錄中的條目,原則上均應細化到具體領域或產品、技術、工藝、裝備和服務,力求界限清晰,能夠準確反映產業政策要求,避免引發歧義。三是體現區別對待。為進一步增強目錄對區域產業發展的指導性,促進區域產業結構優化和有序轉移,條目設置要充分考慮地區差異,加強與已出臺的區域性規劃和政策的有效銜接。凡是列入限制類的條目,應在綜合把握產業發展所需的資源和能源條件、環境容量、人口分布、布局規模等因素的情況下,對適用范圍、適用條件進行明確界定。四是注重協調發展。在條目設置上既要統籌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升級,也要兼顧三次產業的協調發展。力求達到,科學合理、界限清楚、利于操作。
熊必琳說,國家發改委產業司目前正在加快提出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05年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已實行了5年,一些條目已不能適應新形勢發展的要求。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來,世界范圍內產業發展環境已發生深刻變化,各國都在產業結構調整方面有所動作,抓緊修訂并頒布新的《目錄》對于培育新興戰略性產業,淘汰落后產能,引導產業優化升級,提高產業整體發展水平意義重大。同時,國務院印發的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抑制產能過剩38號文件,包括淘汰落后產能工作通知等,都對盡快修訂發布新的《目錄》提出了要求。
“新版目錄的推出是產業方面的大事,各地執行產業發展中有個明確標準和方向,”熊必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