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人:北京工業大學
發明人:馬捷 王元元 魏建忠 黃新壯
摘要: 一種金剛石粉體表面鍍鎢的方法,屬于鍍膜技術領域。采用化學氣相沉積鍍鎢法,屬于鍍膜技術領域。對金剛石粉體表面進行“除有機物→除油→粗化→烘干”處理;將烘干后的金剛石粉體均勻的平鋪于加熱平臺上,然后將平臺放于加熱爐中,在氫氣氣氛下將溫度加熱到550℃~700℃后保溫10~60min;在沉積550℃~700℃溫度范圍,利用六氟化鎢和氫氣之間的還原反應在金剛石粉體表面形成鎢鍍層;緩慢降至室溫。經化學氣相沉積鍍覆后金剛石粉體表面能形成均勻致密的鍍覆層,且鍍層雜質含量少,物相為α?W;鍍覆鎢的金剛石粉末經熱壓燒結后比加入不鍍鎢的金剛石試樣抗彎強度提高38.6%,且壓塊熱膨脹系數要比加入普通金剛石有所降低。
主權利要求:1.一種金剛石粉體表面鍍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的是化學氣相沉積法,化學氣相沉積前對金剛石粉體進行預處理,具體工藝過程依次為:丙酮超聲清洗除有機物→在NaOH溶液中超聲清洗除油→在HNO3中超聲清洗粗化→烘干,每一步之后,都用去離子水沖洗至中性,烘干;將烘干的金剛石顆粒均勻的平鋪于加熱平臺上,然后將平臺固定于加熱爐中,在通氫氣氣氛下將溫度加熱到550℃~700℃后保溫10~60min,然后再通入WF6,反應沉積一段時間,沉積過程中保持平臺震動,然后關閉WF6,再保溫10~60min,然后自然冷卻至室溫,最后關閉H2通入。
2.按照權利要求1的一種金剛石粉體表面鍍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入反應氣體配比為H2:WF6=1L:1~3g。
3.按照權利要求1的一種金剛石粉體表面鍍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10g/L的NaOH溶液中超聲清洗除油。
4.按照權利要求1的一種金剛石粉體表面鍍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質量百分含量10%的HNO3中超聲清洗粗化。
5.按照權利要求1的一種金剛石粉體表面鍍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的設備:加熱平臺為T型平臺,加熱爐上端側面設有氣體進口,下端側面設有氣體出口,加熱爐下端內底面還設有凹槽,T型平臺可置于加熱爐內,T型平臺的底端可以固定在凹槽內。
6.按照權利要求5的一種金剛石粉體表面鍍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T型平臺采用加熱棒制備而成,能夠進行加熱,進一步T型平臺外表面還設有一層導熱膜。
7.按照權利要求1-6任一項方法制備得到的表面鍍鎢的金剛石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