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指導、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主辦的“2024(第十五屆)鋼鐵行業節能減排大會”在北京召開。記者從會議上獲悉,我國持續打造全球最大的鋼鐵清潔生產體系,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成效顯著。通過實施改造,拉動社會有效投資超6000億元。
我國是世界鋼鐵業的生產消費中心,鋼鐵產量巨大,減排任務艱巨。最新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國43%的粗鋼產能已完成全流程改造,39%的產能完成重點環節改造,鋼鐵行業污染物排放量下降60%,排放績效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與2018年超低排放改造前相比,2023年鋼鐵產能集中的10個城市PM_2.5平均濃度下降24%,產能最集中的唐山、邯鄲PM_2.5平均濃度分別下降31%、30%。
據了解,超低排放打破了原有以末端治理為主的傳統觀念,通過統籌產業結構調整、交通運輸結構調整、節能技術改造等方式,實現污染防治和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協同作用。鋼鐵業超低排放改造針對有組織排放、無組織排放和清潔運輸,提出點線面全流程、全環節改造要求。企業在改造中優先采用長流程轉短流程煉鋼、原燃料替代、放散煤氣回收、節能技術以及“公轉鐵”“公轉水”“油改電”等治理措施,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據測算,鋼鐵行業實施超低排放改造的同時,在抵消末端治理增加的碳排放外,還可協同減少1%至2%的碳排放量(4000萬噸左右)。
超低排放改造后,鋼鐵企業環保管理水平明顯提升,廠區面貌煥然一新,產業集中度、先進產能占比明顯提升。在國家有關部門積極指導下,山東省位于京津冀及周邊“2+26”城市的10家長鏈條鋼鐵企業產能全部整合搬遷到沿海鋼鐵生產基地,河北省1000立方米以下高爐和100噸以下轉爐全部改造升級。中鋼協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企業利潤率是其他企業的2.6倍。
“我國鋼鐵行業在綠色、低碳、環保領域,行動是堅決的,投資是巨大的,成效也是卓著的?!敝袊撹F工業協會副總工程師黃導分析,超低排放等政策在推動鋼鐵行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中發揮著重要引領和指導作用,對環保節能投資具有明顯拉動作用,新形勢下需要更多差異化政策的支持。
生態環境部總工程師劉炳江指出,鋼鐵業超低排放通過技術創新、政策創新、管理創新實現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與傳統產業融合發展,為其他重點行業提供了有益借鑒。其中,在管理創新方面,首次將清潔運輸要求納入超低排放改造內容,為新能源重卡彎道超車提供了可能。
當前,鋼鐵行業減污降碳、綠色高質量轉型任務依然艱巨。劉炳江表示,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聯合其他部委共同推動綠色化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新質生產力,持續鞏固綠色發展成果。
一是堅定信心,確保超低排放改造收官。鋼鐵業超低排放改造距2025年底收官僅剩一年多時間,全國80%粗鋼產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擬定目標任務是不變的,剩余20%未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企業,生態環境部將聯合相關部門,采取差異化管理措施。目前還有4億多噸粗鋼產能要完成改造收尾工作,工作重點由重點區域轉向非重點區域。在這種形勢下,鋼鐵行業更要保持戰略定力。尚未完成改造的企業,要抓緊時間保質保量完成。已完成改造和公示的企業,要重視建立長效機制。
二是扶優汰劣,保護好綠色優質生產力。鋼鐵企業實施超低排放改造工程最多的幾年也是行業盈利水平最好的幾年,環保扶優汰劣對于行業整體形勢有積極的調節作用。未來,扶優汰劣的管理思路會更加深入,差異化管理政策將更加清晰,將進一步加大鼓勵先進、鞭策后進力度,通過差異化政策充分釋放先進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