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際國內經濟預測GDP分別增長3.7%和10%左右的大的宏觀形勢,以及國家對上半年經濟過熱而在下半年對宏觀調控再緊韁繩產生的影響,并考慮行業目前自身發展動力等綜合分析,預計2010年行業經濟增長應保持在10%以上,磨料產量應突破100萬噸,磨具產量在25萬噸左右,產銷均保持增長趨勢,效益保持平衡增長。磨具磨料行業值得關注的幾個主要問題有:
(1)、宏觀調控要堅決抑制高能耗,高污染和產能過剩行業盲目擴張,切實把經濟的著力點放在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
(2)、要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推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切實優化進出口商品結構。要把抑制行業特別是磨料行業產品低價出口進行到底。
(3)、在優化出口的同時,要注意積極擴大國內需求。中國是目前全球最大市場之一,而且經濟連續三年以超過10%以上的速度增長。行業產品進口近年均以20-20%以上的速度增速進行,各企業在這方面應加強工作,合作開發替代進口產品。
(4)、生產資料仍將持續漲價,要堅持努力挖潛節約,確保全年經濟運行質量效益穩定增長。
除此以外,磨料磨具行業的發展策略是信息化、技術集成化、自動化、智能化、綠色環保、經濟高效、靈活和擁有自己特色的企業和產品文化。是用工程的觀點,采用系統工程理論、集成技術、國際及國家的法律法規及慣例要求、工廠建設與管理、現代信息技術、企業文化建設等理論,研究實施磨料磨具生產企業的發展的工程理念、方法和途徑。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趨勢下,中國經濟與全球經濟的發展息息相關,國內外市場相互融合,中國磨具磨料企業必須恰如其份地參與國際分工,滿足國際標準、國際管理及國家和地區的法律法規、及不同地區經濟發展層次等社會化要求,明確市場定位,即確立自己的服務領域和服務對象,以此確立一定時期內的發展規模、產品技術取向和特點。磨具磨料行業發展要用整體和一體化的概念,按現代化磨具磨料企業的理念來建設,展現企業文化內涵,提升企業的綜合競爭力和核心競爭力。
從過去的僅要求滿足產品要求,提升到要求能整體滿足節能環保、勞動安全衛生、現代化生產管理、營銷節拍、企業文化和企業形象的一體化要求。同時又要根據每個磨具磨料企業的個性化特點,來策劃和確定磨料磨具生產企業的專門適應性的生產、管理運作和企業文化系統。使企業具有專門生產工藝技術、及專門的產品和針對性,確定企業產品的定位,最佳地保障市場對產品的需求。
(1)、瞄準兩個市場,充分利用兩種資源。以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的需求為導向,注重研究現有市場和潛在市場的需求,不僅要致力于開拓國際市場,充分發揮中國磨具磨料企業在國際市場中的比較優勢。擴大資源選取的空間,既要充分利用本國的資源,也要善于利用國外的資源,優化配置資源。可茲利用的國外資源主要指先進的經營理念、管理經驗、產品技術和專業人才等智力資源。還要能滿足國內市場需求,奠定在國內市場的地位。作到兩個市場互補,協調均衡發展。
(2)、突出可持續發展戰略。這是產品發展的戰略取向。磨具磨料企業為其它產業提供生產加工工具,各類產品的能耗、效率直接影響相關產業的運營質量和產品性能,而且可持續發展越來越成為全球的共識,磨料磨具生產企業產品對資源的利用率和對環境的污染程度將是決定其市場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磨料磨具生產企業尤其要強調可持續發展戰略,具體說,就是所提供的產品技術水平應該不斷地逼近高效、節能、節材、節水和少無污染的境界,實現節能減排、綠色生產和清潔生產。
(3)、善于利用高新技術改造磨具磨料企業。高新技術改造磨料磨具生產企業大致體現在三個方面:促進裝備產品升級換代,開發新產品;改造磨料磨具生產生產手段,提高生產效率,保證產品質量;改變企業管理模式,堵塞管理漏洞,提高信息響應速度,降低成本,如一些企業已經把網絡技術引入企業管理,使人、財、物、產、供、銷各部門相互融通。我國磨料磨具生產企業不能一味跟在外國同行的后面亦步亦趨地爬行,這樣只能進一步加大差距,應該充分利用經濟發展的“后發效應”及信息技術高度發達所提供的能迅速獲取全球范圍最新技術和知識的機遇,發揮我國體制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集中發展一些重點產品和重點企業,獲得跳躍式發展。
(4)、擇優支持,有保有舍,集中力量辦成幾件能夠立竿見影的大事。磨具磨料企業內涵廣泛,以磨具磨料企業現有的經濟實力和技術水平,不可能全面出擊,齊頭并進,只能有重點地選擇若干個領域首先獲得突破。選擇重點的原則應是:1)國內市場需求量大面廣且很重要;2)對本產業的發展具有突破性推動作用或對相關產業發展具有大的帶動作用;3)從國外引進困難,非國內自主研制不可。
(5)、促進我國磨具磨料企業大型與中小企業發展并重。21世紀,不但要培育若干個具有攻堅力、牽引力,能躋身于國際市場的龍頭企業,而且要以戰略的眼光,采取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大力扶持發展中小企業,形成眾星捧月,交相生輝的格局。
(6)、技術更新模式要由消化引進型為主向引進自主創新型為主。缺乏自主研發能力是磨具磨料企業市場競爭能力低下、產業發展缺乏后勁的根本原因。建國以來,磨具磨料企業始終沒有擺脫“替代進口消化型”的技術更新模式,必須向“自主創新型”模式轉變。不努力改變這種狀況,我國磨料磨具生產企業的發展將愈來愈困難,這是因為:第一、替代進口消化型的技術本身不可能是最先進的,即使我們掌握了全部技術,生產出滿足市場需求的磨料磨具,但并不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一旦市場需求發生變化,就不得不進行新一輪的引進;第二、磨料磨具技術的更新越來越快,產品的壽命愈來愈短,替代進口消化型的技術可能尚未消化吸收,生產出的產品可能尚未投入市場,就已經落后了。
(7)、實施出口大戰略。目前普通磨具磨料生產能力普遍過剩,為我國產品尋找出路是更為迫切和務實的事情。磨料磨具產品在價位上和技術水平上比較適合廣大發展中國家的需要,磨料磨具只要在保持國產品牌價廉的優勢下進一步提高產品質量,實現出口產品多元化和出口區域多元化,出口仍大有潛力。
(8)、有選擇、有重點地組織研制磨具磨料。每一時期,確立一批涉及需求巨大的關鍵磨具磨料,組織產、學、研聯合攻關,爭取有限目標,重點突破。
(9)、建立磨具磨料生產社會服務支撐體系。制定相關法規,培養專業的行業設計研究院、協會、學會、商會、事務所和咨詢機構等中介組織,樹立其威望,明確其職責,規范其運作,發揮其數據統計、信息搜集、調查研究、技術咨詢、規范設計研發、項目評估、檢查監督和成果宣傳等方面的作用,在磨料磨具業的外圍建立起面向社會、服務行業、協助政府的支撐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