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五金企業是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不可缺少的生力軍,但由于中小五金企業經營規模較小、資金力量較弱、內部控制程度較差,生產效率較低,使得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處于較弱的競爭地位,尤其在目前嚴峻的經濟形勢下,大多中小五金企業面臨著生存的危機。
與大型企業尤其是實力雄厚的跨國公司相比,中小五金企業雖具有結構簡單、決策迅速、反應敏捷等優點,但亦存在由于生產經營規模偏小帶來的先天弱點,主要體現在生產效率、技術進步、資金籌措諸多方面。由于難以形成最佳規模生產,每位員工所創產值偏低,銷售及管理費用又往往偏高,導致中小五金企業獲利能力一般低于大企業。而中小五金企業技術起點相對較低,工藝、設備往往落后,高級專門人才不足,加之資金因素,很難實施全面技術更新。那么,是什么原因讓眾多中小五金企業在成本控制上存在問題和缺陷呢?
(一)管理者的成本管理理念落后、員工的素質不高、成本控制意識薄弱
五金企業管理者的素質及管理理念會直接影響到五金企業的運行和發展。據調查,大部分中小企業管理者只有中專以下學歷,從事管理工作的年限也大多較短,嚴重缺乏五金企業管理經驗,更多的中小五金企業管理者還缺乏財務會計知識,所以,在五金企業成本控制方面,這些管理者的管理理念無法滿足現代五金企業對成本全方位控制的要求。在員工素質方面,中小五金企業的員工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再加上有些中小五金企業經營者受短期經營行為或獲取廉價勞動力利益的驅使,往往不注重員工素質的后期培訓,致使員工素質得不到提高。由于員工的素質不高,就無法使五金企業采用先進的生產工藝,提高工業生產技術,也無法貫徹執行先進的管理方法,造成五金企業始終停留在資源浪費大、管理落后的生產經營局面。因此,五金企業管理者的管理理念落后、員工的素質低下、成本控制意識薄弱嚴重制約了現代中小五金企業生產經營成本的降低。
(二)成本控制目標的制定不夠科學合理、缺乏全面長遠意識
現在許多五金企業還停留在傳統的成本控制階段,而傳統的成本控制則立足于短期效益,局限于產品的生產(制造)過程控制,缺乏對生產經營全面的考慮。因此制定成本目標時主要依據五金企業內現有生產條件和技術標準,很少考慮到外部市場、顧客需求和同業競爭等因素,往往也只是有個別部門負責制定。這種成本控制目標具有一定片面性,缺乏長遠的戰略意識,在復雜多變、高度競爭的市場環境中顯得有些力不從心,不利于五金企業持續生產和長期發展,不符合現代成本控制的宗旨。
有的五金企業印制的統計表格,要么名目繁多,要么容易產生歧義,且不能適應不同產品、不同工序的特點,填報費力,匯總困難,嚴重者能引起生產人員的厭煩甚至反感,產生應付心理,自然影響填報質量。
(三)成本控制模式和方法過于落后
許多五金企業的成本控制模式一直沿用原有模式,即首先制定目標成本,再將目標成本訂立為標準成本,在五金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執行標準成本,揭示實際成本與標準成本之間的差異,并借助于財務會計的成本資料,運用管理會計的信息處理方法,對生產經營過程發生或可能發生的成本數額與形態實施控制、分析和評價,制訂改善措施,考核獎勵有關責任方,其重心放在產品的生產階段,著眼于成本的事中、事后控制。這種成本控制模式忽視了產品生產其他環節上的成本控制,不能全面正確地反映五金企業的成本信息,誤導五金企業管理決策者的決策,已不能適應現代成本控制的需要,從而制約五金企業獲得長期競爭優勢。
大多數中小五金企業尚未建立管理信息系統,或未將系統末端延伸至生產班組,即不是由班組直接將原始數據輸入系統,仍然采用填寫報表,再由專業人員將報表數據統一匯總或輸入微機。有的操作工和班組長不認真填報工時、材料消耗等表格,造成漏報數據和數據失真;有的未能及時隨班填報,而是事后補填,由于時過境遷,單憑記憶湊數,很難保證準確;還有的字跡模糊,或將表格沾上油污,致使辨認困難。
(四)成本控制手段落后
現在已進入信息經濟時代,雖然許多五金企業在會計核算上廣泛使用計算機操作,但僅限于對會計憑證的錄入,賬簿的登記以及會計報表的編制,其功能主要體現在記賬、算賬、報賬、存取數據和計提折舊、存貨計價和成本計算等方面的計算工作上,還沒有真正體現出其在會計控制、會計分析、會計預測和決策等方面的信息交互管理功能。這樣的會計電算化無法滿足現代成本控制對信息處理的要求,更談不上成本控制手段的現代化。
(五)產品設計的成本意識缺位
有的中小五金企業盡管采取措施強化成本統計,如分車間獨立進行成本核算,嚴格控制材料和工時消耗等等,但效果有限,成本依然上升。其原因在于沒有把好產品的設計關,忽視了產品設計階段各零部件成本的估算統計工作,致使產品一投產就出師不利。
(六)營銷費用過高,管理費用超支嚴重
中小五金企業雖然營銷渠道較短,但由于促銷活動頻繁,人員費用過大,單位產品營銷費用一般偏高,產品檔次不高,容易過時,有時會陷入要么退出市場,要么降價促銷,壓縮利潤空間甚至蒙受虧損的兩難境地。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中小企業雖然組織結構相對簡單,但隨著規模不斷擴大,仍免不了設置或增添若干職能單位,加之對外應酬面廣,行政管理費用難以控制,這勢必會增加產品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