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7年我國公布第一批鐵合金行業淘汰落后生產能力企業名單以來,迄今為止我國已經連續發布了四批鐵合金行業淘汰落后產能企業名單,累計淘汰落后鐵合金產能超過247萬噸。其中,2009年鐵合金行業淘汰落后產能162萬噸,涉及全國14個省(區)的180家企業。
按照國務院制定的工業行業淘汰落后日程表,今年我國將全面淘汰6300kVA以下礦熱電爐。據中國鐵合金工業協會估計,全年我國將在3360萬噸的總產能中進一步淘汰落后產能300萬噸。
行業準入條件仍需完善
盡管近年來行業準入門檻逐步抬高,但是我國鐵合金設備產能仍在不斷擴張,產能嚴重過剩已經成為業界的共識。
鋼鐵研究總院教授級高工楊志忠認為,不設置產能和電爐裝備建設的“數量門檻”,很可能是造成鐵合金產能仍在泛濫性增長的原因之一。“比如對于鐵合金生產裝備,25000kVA及邊遠地區12500kVA礦熱爐的建設數量未設置限量指標。”
與此同時,由于地方淘汰落后的措施不得力,大容量、低水平的電爐裝備仍在重復建設,而計劃當中小型電爐的淘汰卻一拖再拖,甚至仍在生產運行。
在楊志忠看來,為了確保國家相關產業政策能夠落實到位,鐵合金行業淘汰落后必須嚴格執行問責制。
重點產品產能超常發展
以高能耗、高污染的金屬硅為例,產能過剩、市場無序競爭是其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主要障礙。
記者從3月底召開的金屬硅產業政策研討會上獲悉,近年來我國金屬硅產能大幅度擴張,已經從上世紀70年代的2萬多噸,增加到目前的200多萬噸。然而,現有500多家金屬硅生產企業中能夠維持正常生產的只有200多家,產能利用率僅為50%。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我國金屬硅出口的集中度和無序競爭狀況仍未改觀,前20位金屬硅出口商所占的份額從2008年的57.3%下滑至52.5%。
與此同時,我國金屬硅行業工藝技術、裝備水平落后也是不爭的事實。據統計,目前國內金屬硅冶煉電耗約12000~13000千瓦時/噸,高出國外先進水平約2000~3000千瓦時/噸。
楊志忠說:“近年來方興未艾的多晶硅熱,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金屬硅產能在云南、四川、內蒙古、寧夏等地的快速擴張。”
有數據顯示,去年國內用于多晶硅的金屬硅產量同比增加4倍以上,可能達到6萬~8萬噸。
與金屬硅的發展軌跡類似,不銹鋼的快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我國電解錳產能的擴容。近年來,一批電解錳項目紛紛在重慶、湖北、廣西、湖南、寧夏以及遼寧等地陸續上馬。
據中國金屬材料流通協會不銹鋼分會統計,截至2009年,我國共有電解錳生產企業188家,產能達到211萬噸,但是產業集中度較低,其中產能低于1萬噸的小規模企業占到大多數,排名前四位的企業產能合計不足全國總產能的15%。
各地年度淘汰目標初步擬定
根據工信部公布的2009年鐵合金行業淘汰落后產能企業名單,180家鐵合金及工業硅生產企業淘汰落后產能162萬噸,淘汰12500千伏安以下電爐265座。
其中,貴州、湖南和廣西三省區的淘汰落后任務量位居前三位,分別達到37.04、26.9和16.6萬噸。值得一提的是,湖南、貴州、廣西三省區的電解錳產能非常集中,素有錳三角區之稱。
今年我國將進一步加強鐵合金行業淘汰落后力度,6300kVA以下礦熱爐成為國家明令淘汰的硬性標準。工信部產業政策司副司長鄭立新在今年一季度工業通信業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工信部有關部門正在與各省工業主管部門就淘汰落后產能的具體指標進行銜接,爭取在5月份把各項任務分解到各個省、區、市。
目前,從地方的實際行動來看,全國各地的淘汰落后計劃也正在有序推進。
以貴州省為例,早在3月19日,貴州省工信委就對今年第一批淘汰落后生產能力計劃進行了公示。根據計劃,在今年6月30日之前,來自六盤水、遵義、銅仁和黔東南的10家企業的10.6萬噸鐵合金落后產能將被淘汰。其中包括鐘山區申發鐵合金廠淘汰1臺6300kVA礦熱爐、六枝特區裕興硅業有限公司淘汰1臺6300kVA礦熱爐、六枝特區新中基冶化有限公司淘汰2臺6300kVA礦熱爐、岑鞏縣華泉鐵合金廠淘汰1臺6300kVA礦熱爐。
除了貴州省,云南、青海和山西等省份也相繼制定了年度鐵合金淘汰落后的計劃表。
根據云南省工信委近期下發的《云南省2010年淘汰落后產能工作指導意見》,今年云南省將加快推進淘汰落后產能工作,實行區別對待,扶優汰劣,將兼并重組與淘汰轉產相結合,計劃淘汰鐵合金落后產能8.3萬噸。
長期以來,青海省工業能耗水平普遍較高。為降低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全省以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的節能技術改造和淘汰落后產能為抓手,不斷加大產業結構調整的力度。今年,全省計劃淘汰落后鐵合金產能16萬噸。
山西省也確定了年度鐵合金淘汰目標,全年將淘汰鐵合金落后產能3萬噸,涉及14家企業。其中,山西忻益鐵合金有限公司和山西鑫興煤電化集團共淘汰3臺落后生產設備。
相關報道
鐵合金市場競爭加劇
在國內產能嚴重過剩的同時,中國鐵合金市場已經感受到國外鉻鐵及錳硅合金產品的強力競爭。
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統計,由于出口大幅下降而進口明顯上升,2009年我國鐵合金進出口格局發生了重大逆轉——從2008年的凈出口171.14萬噸,轉變為凈進口164.05萬噸,這也是我國大量進口鐵合金的第一年。從進口產品來看,去年我國共進口鉻鐵和鎳鐵240.4萬噸,占鐵合金進口總量的93.7%。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我國繼續延續了鐵合金進口的快速增長勢頭。前兩個月,我國共進口鐵合金40.23萬噸,同比增長68.58%;凈進口鐵合金25.35萬噸,同比增長137.8%。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羅冰生表示,從全年的發展來看,我國鐵合金進口大于出口的趨勢應該不會發生明顯變化。與此同時,國內鐵合金產能將進一步釋放。今年前兩個月,我國累計生產鐵合金343萬噸,同比增長41%。
業內專家表示,今年上半年鐵合金產量將基本維持2009年下半年的走勢,達到月產190萬~200萬噸的水平;下半年月度鐵合金產量可能達到210萬~220萬噸,全年預計生產鐵合金2400萬~2500萬噸,較2009年增加近300萬噸,增幅達到3%。
鋼鐵研究總院教授級高工楊志忠認為,鐵合金產量的增加,將進一步加劇鐵合金市場的競爭,減、停產鐵合金企業會日漸增多。“生存條件欠佳將導致一些鐵合金企業關門、破產,而成功的鐵合金企業將通過兼并重組得到壯大。”
面臨國內產能擴大、國外產品強勢進入的局面,今年我國鐵合金行業或將在動蕩中實現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