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中國鎢品出口配額總金屬量為1.82萬噸,2005年中國鎢品出口配額總量為1.63萬噸,2008年為1.49萬噸金屬量,2010年降至1.43萬噸金屬量。
從2002年的1.82萬噸下降至2010年的1.43萬噸,降幅21.43%,減少0.39萬噸金屬量,相當于7600噸鎢精礦,算上生產過程回收率,則相當于減少約8400噸的鎢精礦出口量。
2010年鎢品出口配額總量比2009年減少300噸,同比下降幅度2%,相當于2009年2-3個月的合金出口量。
國家減少鎢原料級產品出口量,并未限制深加工產品出口,而經濟危機襲來,2008、2009年的配額使用情況都不理想,出現配額使用不完的情況。相對應的深加工產品也未出現出口增長態勢。
可見鎢品的出口總量目前并不在于配額,一定程度上與關稅有關。而另一層面,與中國鎢深加工結構有關,在深加工行為,電極和鎢絲已基本由中國主導供應,硬質合金行業中國的工具水平還未形成主導供應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