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報道,鞍鋼、攀鋼牽手聯姻的好事終于塵埃落定。
7月28日,鞍鋼掌門人張曉剛、攀鋼掌門人樊政煒等雙方高層在京城共同開啟香檳木塞,宣布正式聯姻:當天,鞍鋼與攀鋼重組大會隆重舉行。根據重組方案,重組后新成立鞍鋼集團作為母公司,鞍鋼與攀鋼均作為鞍鋼集團的全資子公司。
早在前幾年,武鋼重組攀鋼的傳聞就一直甚囂塵上,鞍鋼與本鋼重組也沒實質性進展。一個遠居東北,一個地處西南一隅,兩個鋼鐵巨頭如今卻戲劇性“喜結連理”,十分令人玩味。
這起備受關注的聯姻背后是什么?國內鋼鐵業重組大潮由此到來?
雙方聯姻將成全國鋼鐵業龍頭老大
去年,國家出臺《鋼鐵產業調整與振興規劃》,該規劃明確提出:三年內我國鋼鐵業聯合重組要取得重大進展,形成若干個自主創新能力較強、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特大型企業集團,國內排名前5位鋼鐵集團產能要達到45%以上!當時業內人士就分析,國內鋼鐵行業將迎來又一波重組兼并大潮,而鞍鋼、攀鋼之間的這場聯姻最受關注,也頗為期待。
有消息靈通人士向記者透露,其實早在2008年,*ST釩鈦的前身攀鋼鋼釩以換股方式吸收合并集團旗下攀渝鈦業、*ST長鋼時,鞍鋼集團就是為吸收合并提供現金選擇權的第三方;同時,為了使攀鋼系的整合順利進行,鞍鋼還斥資數十億元全線增持攀鋼系的三家上市公司以護盤。鞍鋼與攀鋼重組一事開始初露端倪,相關傳聞在坊間開始不絕于耳。
公開資料顯示,鞍鋼坐落在遼寧省鞍山市,此地已探明的鐵礦石儲量約占全國儲量的四分之一,目前鞍鋼集團的產能達到2500萬噸,從產能上看是中國第二大鋼企。而攀鋼地處四川攀西,是中國最大的釩制品和鐵路用鋼生產基地,同時也是中國最大的鈦原料生產基地和中國唯一的氯化法鈦白生產基地,堪稱全球第二大產釩企業。
在重組大會當天,鞍鋼黨委書記、總經理張曉剛高調表示,為實現兩家企業真正的實質性重組,鞍鋼集團已經確定了新時期發展戰略和目標:企業愿景是成為中國鋼鐵行業的龍頭老大和“排頭兵”,到2015年,年產鋼進入世界鋼鐵行業前五位,成為鋼鐵業特強、釩產業世界領先、鈦產業國內最大,最具國際競爭力、能夠引領世界鋼鐵工業發展的特大型跨國集團。
攀鋼董事長樊政煒也表示,將融入鞍鋼集團整體戰略,在鞍鋼集團的整體戰略中去定位和謀劃攀鋼釩鈦鋼鐵的發展,力爭用3-5年的時間完成攀鋼的二次創業,把釩產業規模和技術做到世界第一,鈦產業品種規模做到中國第一、在世界具有重要影響力,鋼鐵產業全面升級。
有分析人士指出,目前鞍鋼集團的產能達到2500萬噸,而攀鋼集團的產能在1000萬噸左右,兩者重組后新設立的鞍鋼集團產能將達到3500萬噸,一舉超過寶鋼本部的產能,穩穩坐上國內鋼鐵業頭把交椅已成必然。
強強聯合中國鋼鐵業上演“雙劍合璧”
在這次聯姻中,國務院國資委充當了“紅娘”角色,幾經“撮合”,可謂用心良苦。
一知情人士告訴記者,鞍鋼、攀鋼此番重組,進展十分順利,一是因為雙方都屬于國務院國資委直接管轄,沒有地方保護主義、地方政府的利益博弈,因此重組起來會比較順利;二是因為雙方很有歷史淵源,攀鋼始建時,曾得到鞍鋼大力援建,雙方在企業文化和感情基礎諸多方面都比較好。“雙方走在一起,可謂情投意合,一拍即合!”該知情人士說。
該知情人士還透露,之前,鞍鋼曾計劃與本溪鋼鐵進行重組,但一直“整而不合”,一波三折,沒有實質性進展,“鞍鋼、攀鋼都是國資委這一個‘婆婆’,重組自然會比鞍本順利得多,不存在地方上的一些干擾!”
“這次重組是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可謂是中國鋼鐵業的一次‘雙劍合璧’,不像以前的跨地區整合,多是以大并小。”四川省鋼鐵流通商會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
該負責人說,一方面,攀鋼地處西南一隅,缺乏強有力的資本與技術支撐,產能一直在千萬噸左右徘徊,獨特的礦山資源開發力度也不夠。重組后,攀鋼可以借鞍鋼的資本、技術、管理優勢,全力發展釩鈦、重軌等優勢產業。另一方面,鞍鋼由此打開西南市場。鞍鋼的發展戰略,主要集中在特鋼等附加值高的板塊,而攀鋼在特鋼方面則具有明顯的市場優勢,其重軌,釩鈦產品都是國內第一。
相關資料顯示,攀鋼集團是國內強度級別最高、品種最全、規模最大的鋼軌生產基地,高速鐵路用鋼軌的國內市場占有率達60%,廣深準高速鐵路、京九線、秦沈客運專線、大秦重載運煤專線以及北京、上海、廣州、香港地鐵等重要線路,都鋪設了攀鋼的鋼軌。而鞍鋼自從2007年7月獲得鐵道部審查通過后,其生產的高速鐵路鋼軌也迅速走俏,在鄭州至西安高速客運專線首次進行的招標中,鞍鋼集團獨家獲得4萬噸鋼軌標的。
“攀鋼的鋼軌之所以廣泛應用,在于其鋼材中含有釩這種物質,可以使鋼軌的強度顯著增加,鞍攀兩家重組以后,都可以擴大其市場優勢,”業界人士分析認為,攀鋼產品結構獨特,重組后將產生協同效應,攀鋼的重軌獲得發展機遇。“我國要建近2萬公里高鐵,重軌是高鐵必用產品,攀鋼在這方面具有優勢,重組后強強聯合,如虎添翼!”
聯姻背后武鋼曾拋繡球攀鋼不樂意?
其實,早在3年前,業界一直盛傳“武鋼重組攀鋼”,因為攀鋼現任董事長、黨委書記樊政煒就來自武鋼。但“武鋼重組攀鋼”一事一直沒有下文。
攀鋼集團內部一位人士向記者透露,其時雖然攀鋼的規模不及武鋼,但近幾年“大動作”不斷,旗下的釩鈦產業“唯我獨尊”,發展潛力很大。再者,攀鋼當時正在謀劃整體上市,“攀鋼當時顯然有自己的想法,武鋼重組攀鋼自然不了了之!”
當時,針對“武鋼重組攀鋼”傳言,攀鋼有關負責人曾接受媒體記者公開辟謠。該負責人稱,攀鋼掌門人樊政煒也曾對此公開表態,攀鋼、武鋼在產業布局上各有所長,在產品、技術、市場等方面幾乎沒有合作的共性,更談不上什么重組,而攀鋼一直在謀求整體上市。
“對于武鋼拋出的‘紅繡球’,可能只是‘一廂情愿’”,該負責人當時笑稱,即使要尋求合作的伙伴,也要找個更有實力的同伴。
頗具戲劇性的是,沒想到3年之后,鞍鋼、攀鋼卻高調宣布牽手聯姻,這讓頻頻“示愛”的武鋼多少有點失落。
一位接近攀鋼集團的人士告訴記者,其實,在這次聯姻之前,攀鋼一直都在致力于產業格局和戰略轉移,“這次與鞍鋼聯姻,讓快速發展的攀鋼無疑是如魚得水!”
該人士透露,早在2007年,攀鋼集團與涼山州政府牽手,投資176億元打造西昌釩鈦鋼鐵綜合利用基地。“這相當于再造一個攀鋼生產基地!”一時在業界引起轟動。西昌基地建成后,攀鋼將形成成都、攀枝花、江油、西昌四大生產基地,進一步構建精品鋼鐵、釩鈦、特鋼和無縫鋼管等四大特色產業格局。
為了走出物流、信息等瓶頸,早在幾年前,攀鋼就邁開了向中心城市戰略轉移的步伐:在成都高新區投資5億元修建攀鋼技術中心;投資數億元在成都老會展中心附近圈地興建總部辦公大樓,將管理、財務資本運營、營銷、技術四大板塊搬遷至成都。
“如今攀鋼與鞍鋼聯姻,打造中國最大的鋼鐵航母,從種種跡象來看,攀鋼一步步走到今天,一點也不讓人感到意外!”該人士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