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加工中心年產已超過9萬臺,產值占世界機床產值近六分之一;中國加工中心產量居世界第三,產值居世界第五。2008年,中國消費2.9萬臺加工中心,約占世界產量的1/3。中國加工中心消費金額為世界產值的23.3%。
加工中心正以其高效率和高精度,得到越來越快速的發展,并已成為數控機床的代表性產品。關于加工中心世界發展水平、趨勢和我國產品的差距,已有多篇文章談及,此處不予贅述。至于加工中心產銷情況和世界總的產銷情況媒體很少談到。同時因為國家統計局每年不發表我國加工中心生產數據,具體情況也都不盡了然。但當制定規時,這種數據又是不可或缺的。為此,筆者收集國內外數據加以整理,提點看法,作為拋磚引玉,供大家參考。
一、 我國加工中心產銷情況
1.產量、產值、消費快速增長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加工中心生產逐年快速發展。2001年產量479臺,到2008年達16512臺,增長了33倍,產值從2.5億元到81.89億元,增長了31.5倍。消費數量從2563臺/年到27350臺/年,增長了9.7倍,年消費金額從3.2億美元到31.03億美元,增長了8.7倍(見表1、表2、表3)。
為計算方便,產值按當年匯率折合成美元。
我國近幾年加工中心產銷數據來源:進出口依據海關數據,生產數據采用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編制的《中國機床工具年鑒》數據。
2.平均單價呈下降趨勢
近幾年來,特別是從2005年起,市場競爭激烈,加工中心平均單價下降很快,從2005年的70.15萬元/臺,降到2008年的49.55萬元/臺(見表1)。
3.產品構成以立式加工中心為主
產量2007年占81.2%,2008年下降為77%。產值由占50.9%下降為占42.9%。立式加工中心平均單價由2007年的42.1萬元/臺,降到2008年的27.6萬元/臺,降了34%。近年隨著重型機床需求加大,龍門加工中心有較快發展,2008年龍門加工中心產值占比達29.3%,比2007年20.7%高了8.6個百分點(見表4、表5)。
4.國產加工中心市場占有率不斷上升
2001年國產加工中心市場占有率為8.4%, 2008年上升到32.7%,上升很快,但仍未擺脫高檔加工中心主要依靠進口的局面(見表5)。
5.加工中心已成為我國數控金切機床中產值僅次于數控車床的第二大類產品
2008年加工中心產值占數控金切機床的25.3%(數控車床產值占30%)。約占當年機床產值的8%。
二、世界加工中心產銷情況(參考表6)
數控產值率按國際通行理解的定義是:
金切機床數控產值率=數控金切機床產值/金切機床產值X100%
數據來源:根據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2008~2009年世界機床生產、貿易和消費” 專項信息和美國AMT發布的“2008~2009 制造技術工業經濟手冊”中數據整理。
從各國數據看,金切機床數控產值率高于成形機床數控產值率。幾個機床生產強國金切機床數控產值率都高于75%。印度雖不是機床生產強國,但近年發展較快,其金切機床數控化率都已超過60%。據《中國機床工具年鑒》資料,按上述定義,我國2008年金切機床數控產值率為58.48%。
有關2005~2008年的部分數據,主要來自美國AMT的“經濟手冊”和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的“專項信息”。從表6~表15可以看出:
1.世界加工中心產值已占當年機床產值的近1/6
產量從2005年的6.5萬臺,到2008年達到年產9萬臺。產值從2005年的約78億美元,增到2008年的133.16億美元,約占當年世界機床產值的15.64%。
2.我國加工中心消費無論臺數還是金額從2005年起已居世界第一
加工中心產量2005年還居世界第六,到2008年已是世界第三(中國臺灣第一,日本第二)。2008年我國大陸加工中心產值居世界第五,位于日本、德國、中國臺灣和韓國之后。以上前四位的加工中心產值占比均已超過車床產值占比,居機床產值第一位。2007年日本加工中心產值占機床產值的26.9%,德國占19.1%,韓國占21.3%。預計隨著我國數控機床生產的高速發展,加工中心在機床生產中的占比將繼續增長。2008年中國消費了世界加工中心產量的近1/3,消費金額占世界加工中心產值的23.3%。從加工中心平均單價看,歐洲(德國、意大利、西班牙)較高,日本其次。我國加工中心平均單價最低,略低于中國臺灣,但很接近。這說明我國生產的加工中心價格競爭力還不夠。
3.世界加工中心產量、產值由于數據不全,缺少意大利、西班牙、瑞士、英國、法國等數據,因此實際產量、產值應大于本文數據。上述國家加工中心產量相對較少,本表已涵蓋世界加工中心生產前五名地區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