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日一直關注汽車零部件的新聞,原因是隨著車市好轉,零部件成為一個新的熱點。不只是人事變動,在資本層面,規模不大的零部件企業已經成為國際資本的新寵。
5月底,德國第三大的零部件企業采埃孚(ZF)CEO哈特接受了一個新任命,成為法國最大的汽車制造商弗吉亞集團監事會成員。弗吉亞目前屬于標致雪鐵龍集團,制造內飾、排氣以及前端模塊。在每年的銷售額中,德國汽車企業占了40%。今年65歲的哈特還會繼續在采埃孚擔任CEO,他在這家德國第三大的零部件企業工作了一輩子。按照合約,哈特在弗吉亞的任期到2016年結束。
你千萬別將其認為是某種意義上的聯盟。實際上,這可能更應該被認為是一種開放心態。汽車行業經歷了數年不遇的低谷后,在重新找到自信并走出來的同時,也開始試著向不同的層面學習有用的能力。
比如,KlausMaier如今是法國另一家零部件企業法雷奧新成立的顧問委員會的5名成員之一。這個委員會將向法雷奧的管理層提供從戰略到執行層面,甚至包括地區運營的各種建議、支持。目前,法雷奧計劃在中國、印度、巴西、泰國以及土耳其擴大規模,并且在俄羅斯建立新工廠。
汽車行業的吸引力有多大?數字最有說服力,目前全球年產銷汽車5700萬輛,未來增長空間達到3000萬輛。這是供應商的天堂,也是投資客的天堂。
爬升期的汽車行業吸引了大量對沖基金、PE(私人股權投資)以及競爭對手來挑選項目。這些公司在過去的不到兩年時間里,經歷了行業巨大的低潮,這個過程中,大家紛紛削減成本,提高產品能力,如今正好能緩口氣,尋找新的機會。美國普華永道汽車業務服務的負責人PaulElie估計,在2010年,零部件領域的并購數量會增加25%。
并不是小公司才會成為目標,相反,越大的公司被并購可能越大。原因是這些公司之前業務繁多,并都被拖累,經營狀況不佳,但實際業務能力卻不弱,特別是研發層面,這些公司都沒有放松。
走出破產保護的企業,因為調整了業務線和戰略,在獲取新的生機的同時,手里也有了大筆的現金。輝門公司CEOJoseMariaAlapont估計,他們手里有大約15億美元的現金。但輝門的新并購會更理性,并且更戰略化。輝門希望能夠并購一些生產混合動力和電動車配件的公司,控制排放或者提升安全等方面的業務。
博格華納全球CEOTimManganello在今年1月曾經告訴筆者,今年零部件公司還會有很多走入破產。他不打算買入大公司,資產規模在3.5億和5億美元之間比較合適。
更多的供應商已經找到自己的方向。5月19日,IAC在北京新工廠開業,生產地毯。這家公司屬于投資家羅斯,他在2009年買入了12個破產供應商,為自己增加了超過1億美元的銷售收入。
不過,賭徒心態依然存在。在某些時候,出資方只想出總資產的10%,而出售方則想要回60%到70%。破產中的偉世通吸引了江森自控,后者出資12.5億美元,想收購偉世通的電子和內飾業務(這兩個部門2009年總銷售額達41億美元)。但偉世通公司6月1號發表聲明稱,公司董事會一致投票決定拒絕江森自控的收購方案。
此前不久,弗吉亞已經買下偉世通在美國的一家工廠,生產汽車內飾零部件。
如果不早點找到方向,也許偉世通就這樣被拆散出售了。這里有多少是中國企業的機會呢?中國企業不缺錢,但似乎缺乏一點觀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