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位于高新區民營科技工業園的民營企業密友集團與國防科工委后勤部簽訂了總值上億元的納米復合潤滑自修復劑意向合同,標志著密友集團開發的納米產品成功打入軍工領域。據密友集團總裁吳建明介紹,該集團計劃至2011年底建成48條生產線,年產納米金屬材料48噸、納米復合潤滑自修復劑480萬升,產值達8億元。
據介紹,銅、鐵、金、錫、鎳等金屬的粉末已成為微電子的重要基礎性材料,廣泛用于火箭推進器、汽車潤滑油和各類機械,以減少機械磨損,延長機器壽命。然而,把各種金屬制成納米級粉末是一項難度相當大的技術。目前,世界各國都在開發各種技術,試圖讓金屬粉末達到納米級。
從2002年開始,密友集團就與南京工業大學合作開發高性能納米金屬粉體連續制備技術。經過6年的努力,去年底成功開發出國內納米金屬生產線,并通過國家鑒定,獲得3項國家專利。隨后,密友集團開始批量生產納米金屬材料和納米復合潤滑自修復劑。在國際金融危機中,納米金屬材料成為密友集團新的增長點,有效地幫助企業抵御了風險。按照一條線生產1噸納米金屬材料、每噸價格800萬元計算,密友集團現有兩條生產線,為企業創造了1600萬元的產值。
據吳建明介紹,從今年開始,公司生產的納米金屬材料和納米復合潤滑自修復劑供不應求,除與國防科工委后勤部簽訂合同外,還與解放軍總裝備部、國家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等多家軍工單位簽訂了購買產品意向書。密友還與上海云峰石油有限公司等石油銷售企業簽訂了購買產品意向書,合同總額達3億元;為新加坡天馬公司供應納米產品,并出口歐美。
為了搶占市場和滿足客戶需求,密友集團計劃投資1.68億元建設48條納米金屬生產線。一期新增7條生產線,將于今年9月投入運營;二期到明年底建成21條生產線;三期到2011年底建成18條生產線。同時,密友集團新設了納米產品事業部,把納米金屬材料生產作為集團新的增長點進行培育。目前,該集團對生產作業區和流程進行再造,成立納米金屬材料研發中心,招收了20名納米金屬材料生產技術研發人員。
據了解,納米金屬材料生產技術目前在國際上只有日本、美國、法國等少數國家擁有;在國內,天津大學、蘭州大學和沈陽工業大學已開發出相應技術,并實行了產業化。但是,密友集團生產的納米金屬材料在純度、出產率上都優于國內其他公司,而且從現有的規模和發展趨勢看,密友集團生產能力也大于國內其他幾家公司。因此,到2011年底,密友集團建成48條生產線后,將成為國內最大的納米金屬材料生產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