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需求”是一個經濟學概念,通俗的講主要包含兩個元素:(1)購買欲望,即“想買”;(2)支付能力,即“買得起”。
比如某個人想買一輛車,并且買得起,這就是一種“有效需求”。
對于奢侈品行業,尤其是鉆石珠寶行業而言,其對標的客群也需要具備上述的兩個因素。我們平時常提的“營銷”(Marketing),主要針對的是第一個因素,也就是“想買”。但真正能決定市場規模大小的,還是第二個因素,即“買得起”。
因此對于鉆石這種非必需品的消費市場來說,經濟環境往往會起到“臨門一腳”的關鍵作用。富足的人群數量越大,消費力越強,這個行業的前景也就越積極。反之亦然。
特朗普政府對全球多國加征關稅的行為,除了以市場為”人質“進行分化治理的野心,以及為2026年中期選舉謀取更多選票的政治企圖之外,從經濟上產生的最大麻煩(及后果)之一,就是降低了消費者的購買力,從而全方位造成“有效需求下降”的局面。
▲ 圖源:網絡
昨天傳出的消息稱,在我國對美國采取 34% 的關稅反制之后,特朗普發出了新的威脅,表示或將進一步對華加征50%的關稅。
此言一出,全網炸裂。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某管看一看相關熱門報道底下的評論,除了一些樂于跪舔的群體之外,大部分的人幾乎都在表達對特朗普“草臺班子”的不滿與憤恨。因為他在極力維護紅脖子利益的同時,全然不顧普通百姓的生活壓力,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政治行為。
▲ 圖源:CNN
對鉆石珠寶市場而言,上述政策(及威脅)產生的后果, 就是讓一些原本有支付能力的人在短期內降低甚至喪失了非必需品的購買力。所以行業(不得不)需要做的,是投入更多的資金來提升購買欲望,并期望以此提升“一部分人”的消費。
但問題在于,“想買”和“買得起”之間原本的平衡被撕碎了之后,行業在營銷上的大筆投入,是否能產生合理的收益,這成了一個比較大的疑問。
面對一顆不知將如何蔓延的毒瘤,這個行業應該怎么做呢?
首先是要團結。
這種團結并非簡單的“一起做生意”,而是從供應鏈的角度出發進行互相協作。包括在天然鉆石和培育鉆石之間,要放下之前的芥蒂,形成唇亡齒寒的共識,一起打造全方位的、鋪設廣泛的“供應網”,以此提升這個行業的抗風險能力。
其次是做好定位與聚焦宣傳。
從企業(和品牌)的角度講,如何在“高端”與“親民”之間鎖定各自的位置,并將有限的宣傳資金投入到一個更加聚焦的對標群體內,或將決定一家企業的存活期。
從行業的角度講,認知產品的核心價值、共同集資做好通用型營銷,或許可以為經營者打好相對扎實的基礎。
第三就是創新。
通過應用創新擴大市場規模,通過工藝創新實現降本增效,通過標準創新規范市場行為,通過政策創新提供產業支持,讓行業不限于在珠寶首飾領域發展,進而破圈進入日常生活范疇,或將有助于提升文首所述的“有效需求”。
天然鉆石產自地球深處,是大自然的饋贈;培育鉆石產自工廠和實驗室,是人類科技發展的結晶。無論兩者在源頭有多大的差異,鉆石在經過切割打磨之后依然是一種美麗的產品。它可以裝飾我們的日常生活,可以提升我們的情緒,可以為其他行業提供更多的賦能,這些都是行業需要認知的事情。
復雜的政治經濟環境或許會帶來強烈的陣痛,但陣痛之后,往往是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