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皋,有一家頗為“神秘”的企業,被當地稱作跨江“飛”來的“金鳳凰”——霖鼎光學(江蘇)有限公司。
??說它“神秘”,因其來自上海交大科技園,是如皋市首個“雙飛地”成功孵化、轉化的項目,也是國內光學科技領域的翹楚。“神秘”之處還在于,項目自今年4月建成以來受外界關注度極高,但基本沒有媒體進入企業內部參觀采訪。炎炎夏日,記者輾轉聯系進入“車間”一探究竟。
??“首先要辟個‘謠’,我們不是不歡迎媒體采訪,而是要嚴控進入產線實驗室的人數,人多會造成空間溫度濕度變化,甚至閃光燈和大聲說話,都會影響到設備作業的精密度。”霖鼎光學(江蘇)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張哲在一樓大廳爽朗地說,“今天帶你們見識‘光’的魅力!”
??走進去猶如邁入科幻世界,幾條簡潔的光帶勾勒出通道方向,順著大廳一條“光廊”走到中心位置,正是多條“光廊”的交匯處。張哲指著地面和樓頂介紹,基地打下了2000根48米的深樁、1000根10.5米的淺樁,二樓平臺又鋪設了1米厚的土壤,移土栽樹設計“空中花園”……所有設計都是精心安排,讓實驗生產中心保持極高的震動控制等級以及20℃±0.02的超恒溫環境,這樣的實驗環境在全球范圍內領先。
??如皋所處的江海平原擁有厚土層,對震動的吸收效果非常好。霖鼎光學選擇在如皋建廠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看中了這里的地質條件。
??霖鼎光學起步于上海交大科技園內一個僅3000平方米的研發中心,承載了上海交大超精密微納制造領域近20年科研成果。2022年,霖鼎光學在上海的“科創飛地”孵化成功,“飛”到如皋落地轉化。對如皋而言,研發孵化中心設在上海,是創新飛地;對在上海的研發人員而言,中試基地設在如皋,是產業飛地。
??到底是什么硬核科技,需要保持這樣嚴苛的恒溫、恒濕、恒穩環境?穿上鞋套、換上防塵服,記者走進超精密加工實驗中心,只見一面單晶金剛石超精密刀具正以極高的轉速和精確的進給量,對材料表面進行微量切削。這項全球首創的5軸+單點金剛石超精密加工技術工藝,解決了超精密領域一系列卡脖子問題,相比國際同類產品,加工效率提升10倍。
??“從核心設備到控制軟件、工藝流程、檢測系統,我們都擁有獨立的核心知識產權。”張哲介紹,超精密微納光學制造技術廣泛應用于生物醫療、智能汽車、消費電子、高端裝備制造等領域的光學核心元器件制造。從常見的OK鏡到高端光刻機,都離不開“精密”和“光學”。
??建設全球最大5軸+超精密加工實驗中心、超精密制造技術研究中心/高端裝備智能工廠、國家級光學綜合檢測實驗室、潔凈晶圓級微納光學智能制造產線、光學設計中心與方案展示中心、光學博物館……初露鋒芒的霖鼎光學猶如一束“光”,折射未來產業光明前景。
??企業“發光”帶來產業“高光”。今年4月,Light先進光學制造產業大會首次在如皋召開,吸引了30多個國家、5000多名科學家參會。當天,霖鼎光學不僅是主辦方,還成了招商“紅娘”。5家光學企業簽約入駐如皋高新區,共同壯大如皋先進光學制造集群。霖鼎光學不斷把上下游“朋友圈”引入如皋,共建先進光學制造產業“鄰里圈”。
??而在上海飛地,霖鼎光學的兩棟孵化大樓仍在繼續運行。一半用來做如皋量產基地的技術研發中心;一半與其他“發光”企業共建,形成9個聯合實驗室、聯合創新中心,有望為如皋孵出更多“金鳳凰”。
??記者采訪過程中,張哲接到如皋滬蘇科創產業園管理辦公室主任許鵬打來的電話:如皋市人大常委會印發《關于我市上海“飛地孵化器”建設運營情況的調研報告》,提出建立全市統一的“雙飛地”績效考核機制、強化項目落地后的服務、成立專項基金等,已經以任務清單形式進行了交辦。“從2022年8月9日破土動工,到如皋產業基地建成投產僅用616天,這里的服務不但給力而且‘精密’。”張哲說。
??記者注意到,基地里從高管專家到普通員工都非常年輕。細問之下才發現,霖鼎光學現有科研生產人員超200人,平均年齡35歲。團隊由院士領銜,以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為帶頭人,本科及以上學歷人數超過80%,博士、博士后有近50人,從事技術裝備研發、超精密加工、玻璃模壓、光學注塑等方向的行業資深專家有40余人。可以說,國內光學超精密領域的青年才俊云集于此。
??臨別時記者看到,員工統一的黑色T恤背面寫著一行字——“讓未來可見”。擁抱長三角產創協同大勢,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必將有更多“金鳳凰”跨江“飛”至,共創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