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硬材料產業是河南省優勢產業、潛力產業,位居河南省重點培育的28條產業鏈之首,2025年預期目標將達到千億規模。
為助力河南省超硬材料產業優勢再造,打造國家級、世界級的超硬材料產業高地,省財政積極推動在新興產業投資引導基金方案框架下,發起設立河南超硬材料產業投資基金。2023年10月23日,全國首只專注于超硬材料產業投資的產業基金——超硬材料產業基金設立。
2024年6月,河南投資集團匯融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匯融基金)通過超硬材料產業基金對河南碳真芯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碳真芯材)進行投資,推動其在金剛石裝備、材料、器件領域的科技成果落地鄭州,彌補本土超硬材料產業弱勢環節,延伸做強產業鏈條。
從專利到產業,碳真芯材項目落地河南的整個過程,是基金助力科技成果轉化的具體實踐,為區域超硬材料產業發展提供了參考路徑。
設立首只超硬材料產業基金,
賦能河南超硬材料產業生態
當前,現有規模以上超硬材料企業約300家,超硬材料及制品行業產值超過400億元。河南超硬材料產業產量領先,但仍存在產品定位中低端、產值不匹配等問題。
河南創新集團副總經理、匯融基金總經理葛黨橋表示,河南超硬材料產業產量領先,但優勢只在傳統的工業金剛石原料和培育鉆石毛坯生產領域。在此背景下,金剛石的功能性應用潛力被行業所關注。以散熱領域為例,作為半導體器件封裝散熱材料,金剛石具有電子封裝所必需的優質性能。目前散熱領域的技術儲備已經相對成熟,相關產品已經在軍工等高端市場有小規模應用,大規模商業化前景明確,有望成為金剛石應用的下一個藍海市場。
碳真芯材從技術上實現了從CVD金剛石大尺寸核心設備、生產加工工藝,到下游高端功能性產品應用的全方位覆蓋,并且已經與省內超硬材料龍頭企業開展了業務和技術合作。
2024年6月,匯融基金通過管理的超硬材料產業基金投資碳真芯材,推動其在金剛石CVD裝備、材料、器件領域的科技成果落地鄭州。葛黨橋表示,引入碳真芯材項目,有助于彌補本土超硬材料產業弱勢環節,延伸做強產業鏈條。
“引入項目只是開始,超硬材料產業基金將圍繞超硬材料產業鏈關鍵設備、核心工藝、加工環節新技術、終端高附加值產品及前沿應用等方向進行投資布局,從技術合作、業務拓展和并購整合機會方面為產業發展提供全面賦能。”葛黨橋表示。
目前,匯融基金依托超硬材料產業基金構建起一個超硬材料產業生態圈,一方面與省內超硬材料龍頭企業進行直接溝通,了解現有產業的發展現狀和需求;另一方面與國內重點的科研院所建立合作機制,了解前沿技術的發展趨勢;同時,與下游應用端龍頭企業建立緊密聯系,打通產業化應用的溝通渠道。
發揮耐心資本優勢,
賦能新興產業可持續發展
科技成果轉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從實驗室專利到落地產業,需要客觀的相對較長時間的成長過程。
“很多科研項目有專利、有技術,但核心團隊人員多為校內老師或學生,缺乏商業化運營的經驗,在引入市場化投資和產業化落地方面存在一系列問題和障礙。”葛黨橋告訴記者,對于創業早期的科研項目,匯融基金除了給予資金支持,還可以在商業模式、團隊組建、股權架構設計、專利導入等方面提供專業化建議,幫助企業完善整體的運營治理架構,助力企業由科研項目的運作模式轉變為公司化運作模式。同時,也會依托河南投資集團的資源優勢幫助被投企業對接產業方和客戶,拓展業務合作。
葛黨橋表示,匯融基金從前期與朱嘉琦教授團隊和哈工大鄭州研究院對接,到最終達成市場化投資落地方案,通過這一過程對超硬材料產業的發展情況及前景建立了深刻的認知,同時做好了長期陪伴企業和產業發展的準備。
當前,以短期IPO上市退出為目的的財務投資時代已經過去,基金管理人尤其是國資背景的基金管理人需要發揮其培育支持科技創新型產業的作用。科技創新研發投入大、研發周期長,面臨諸多不確定性,需要付出較高的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以基金為代表的耐心資本對于企業和產業而言,不僅是資金上的支持,更是戰略上的伙伴,能夠幫助企業和產業實現長期穩定的發展。
河南省新興產業引導基金和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旨在發揮政府性資金的示范引導、政策扶持作用,帶動更多社會資本投向創業投資領域,培育強大創新動能,引領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塑造競爭新優勢。
“匯融基金作為上述基金的管理主體,承擔著政府引導基金的投資使命,我們期望發揮基金生態協同優勢,進行產業賦能,投向強鏈補鏈與未來趨勢領域。”葛黨橋表示,新興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耐心資本,匯融基金堅持做耐心資本是建立在對被投領域的專業認知之上。未來,匯融基金將結合河南省產業優勢,聚焦超硬材料、合成生物、人工智能三大領域,把產業里最好、最早的科研能力引到河南來。同時,秉承長期主義,培養專業的投資團隊,以基金投資賦能,打通產業鏈各個環節的協同合作,助力相關產業健康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