鉆石一直以來作為愛情的信物,享有“一顆永流傳”的浪漫寓意。但近年來,隨著“悅己”意識的覺醒,以及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著眼于追求商品性價比和投資價值,價格高昂的鉆石便愈發受到“冷落”。
在此背景下,一些珠寶品牌再次嗅出商機,開始“背叛愛情”,為鉆石賦予了新的價值意義:“買天然鉆不如買培育鉆”。這也讓我國培育鉆市場強勢崛起。
產業發展迅速勢頭積極向好
“培育鉆石”也稱為“人造鉆石”,是由人為去培育出來的,故而得名。“從材料的角度來講,培育鉆石與天然鉆石沒有任何區別,都是純碳構成的晶體,連物理、化學和光學性質都一致,區別就在于形成過程不同。”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培育鉆品質穩定,通常只需幾周時間便可成型。
據了解,我國培育鉆石行業發展較晚,這也讓現階段我國培育鉆石的消費滲透率仍然保持較低水平,相較于海外成熟市場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企查查數據顯示,我國現存培育鉆石相關企業946家。近十年,其注冊量呈上下波動態勢。從區域來看,河南現存164家培育鉆石相關企業,位居第一,占全國存量近兩成。廣東、江蘇分別現存126家、105家,位居前三。此后是湖南、湖北等地。
記者梳理看到,2015年凱麗希作為中國首個培育鉆石品牌正式成立。直至今日,國內珠寶品牌大量涌入培育鉆石賽道,更誕生了包括露璨LUSANT、慕璨OWN SHINE、小白光Light Mark、VENTI在內的多家知名品牌。
產業發展也帶來生產技術的提升,國內培育鉆石產量也呈現增長態勢。據智研咨詢發布的《2023-2029年中國培育鉆石行業發展動態及投資方向研究報告》預計,到2025年,全球培育鉆石的產量將達到2501萬克拉左右,其中我國培育鉆石的年產量或將達到1049萬克拉左右,比重達到近42%。
產品核心優勢展現困難仍存
據悉,培育鉆石飾品的銷售價格要比同等級天然鉆石飾品的銷售價格要低很多。例如,1克拉的培育鉆石定制一枚鉆戒需要約7千元,如果換成同等級別的天然鉆石則大概需要4-6萬元。“確實很便宜,”近期購買了一款培育鉆的消費者李文超告訴記者,“在本身預算不充足的情況下,能夠買到體積更大、款式更好的鉆石,真的非常幸運。”
記者觀察到,在各大社交平臺上,“培育鉆石VS天然鉆石”一直是熱門話題。相關問題主要集中在鉆石性質和價格兩個方面,然而由于兩者性質太過相似,絕大多數消費者對于培育鉆石的理解,也僅僅只停留在“比天然鉆石更便宜”上。
在行業人士李金麗看來,“培育鉆石是珠寶領域的一個新材料,不是天然鉆石的競品,將二者放在一起比較,就只能看到培育鉆石在價格上的一點優勢,這是不對的。天然鉆石始終都會有它的市場,在打造培育鉆石品牌時應該更專注到品牌產品的開發上。”
目前,各大電商平臺上的培育鉆飾品種類、款式差別不大,在功能定位上也與傳統鉆石飾品大同小異。可以看到,培育鉆石雖然被行業打上了“悅己”的新消費標簽,但在切實滿足消費者需求方面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品牌定位助力產業走向世界
“對于培育鉆石品牌來說,強調用戶參與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譬如可以加入更多個性化的內容,讓消費者親自參與培育鉆石制作、自主設計成品并最終定制相應首飾的過程中,創造每一顆培育鉆石的獨一性。”營銷行業專家王賽表示。
王賽進一步補充到,“從宣傳的角度上看,品牌還可以通過大量開拓線下門店來提升消費者對產品的認知,直觀地向消費者展示培育鉆石和天然鉆石的區別,并介紹二者的特性,讓消費者接受培育鉆石就是‘真鉆石’。”他認為,如果品牌商能迅速識別機會,不僅能實現在國內的快速發展,甚至還能實現彎道超車,打造出一個國際領先的培育鉆石品牌。
對于培育鉆石市場的未來前景,行業人士楊帆持積極態度,他指出,不同于美國相對成熟的市場,我國培育鉆石消費市場目前雖尚處于發展初期,“但是經過我國長期的工業發展,我國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培育鉆石生產國,在培育鉆石的制造環節擁有巨大規模優勢,市場仍有很大的開拓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