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萬家燈火、闔家團圓的溫馨時刻。
但在千家萬戶都品嘗年味之時,鄭州大學校園里卻有這樣一群科研人選擇堅守崗位,在實驗室里爭分奪秒,在為護佑人民健康全力以赴,他們為科技創新寫下生動注腳,詮釋著“春節我在崗”的擔當,成為鄭大人振奮龍馬精神、共創美好未來的奮斗縮影。
“春節和平時區別不大,因為疾病不‘放假’,我們醫務工作者也得分秒必爭。”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醫院基因檢測中心主任余祖江說。
早上7點多趕到醫院,先去臨床一線查看,然后鉆進實驗室,和同事討論實驗進展……待一天的工作計劃完成,窗外已是萬家燈火。這是余祖江春節假期里的日常。
春節假期里,在他的帶領下團隊每天都有人在這里值班。他們割舍了與家人的團聚時光,堅守在崗位上,呵護著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用醫護人員的“敬業福”,守護著無數家庭的“健康福”。
作為一名感染疾病領域專家,20年來,余祖江都在和肝臟疾病“交鋒”。此前,他帶領團隊潛心研究近10年,發現了一種名為曲美他嗪的藥物,可成為治療肝病的新靶點藥物,并成功完成專利轉化,轉讓金額達234萬美元。如今曲美他嗪治療慢加急性肝衰竭的臨床新適應證已申請國際發明專利,獲得了美國FDA“孤兒藥”(罕見藥)資格認證。
圖源中國醫院院長
“目前我們實驗室正在進行的實驗,就是要為腫瘤患者找到更多新藥。”余祖江說,盡管這些實驗需要經歷無數次的“試錯”,也可能很長時間都沒有突破,但只要有一線希望,他們就會全力以赴、毫不停歇地探索下去。
春節剛過,鄭州大學物理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辦公室,同樣人氣“火爆”。副校長單崇新早在大年初三就開啟了“工作模式”,由他所帶領的金剛石光電材料與器件團隊,一半成員都已陸續“歸位”。
事實上,多年來單崇新和團隊成員幾乎沒有周末和假期的概念,終日與金剛石做伴,以實驗室為家,扎根金剛石光電材料與器件領域,潛心科研,孜孜不倦。
預言了金剛石中氮空位色心的無微波激勵拉比振蕩,并被國際同行實驗證實,合成出高品相鉆石和高純度金剛石拉曼晶體,研制出2英寸光學級金剛石晶體……正是因為堅持不懈的攻關,短短幾年時間,團隊取得了一系列重磅創新突破,讓河南金剛石“閃耀世界”。
單崇新受邀參加央視節目《中國經濟大講堂》
對家鄉的眷戀、對故土的難舍,想為家鄉做點事,這也是9年前單崇新選擇回到河南時的初心所在。“如今河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視科技創新,為科研工作者搭建了干事創業的平臺,金剛石又是河南的優勢產業,能夠以自己所學為家鄉為國家做點事,感覺很幸福。”單崇新說。
目前,單崇新團隊瞄準我國金剛石材料與器件發展前沿,圍繞高品質金剛石合成和應用關鍵科學問題發力,向著更高科學高峰攀登。“突破金剛石在半導體、電學、光學、熱學、量子傳感等領域應用的技術瓶頸,是我們的努力方向和目標。”單崇新說。
時光匆匆,總有一些人不求名利,但求一顆報國心;路途漫漫,總有一些人不畏艱難,時刻勇立時代潮頭。余祖江、單崇新只是無數奮斗在科研一線的鄭大人的縮影,他們兩人的故事也在近日被《河南日報》關注報道。正是有了他們這樣永葆初心,在追求科學技術創新的道路上持續奔跑,才讓大批成果得以在校園里不斷涌現。
2023年,鄭州大學以第一單位榮獲河南省科學技術獎47項,其中一等獎9項,二等獎26項,三等獎12項。獲獎總數和一等獎獲獎數量均打破學校紀錄,取得歷年來最好成績。
2024年伊始,學校乘勢而上,多位科研工作者接連獲得認可:在北京召開的2023中國運籌學會年度總結會議上,鄭大原晉江教授榮獲中國運籌學會“最美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常俊標院士、臧雙全教授成功當選新一屆中國化學會會士……他們以平凡的姿態追逐遠大科技夢,努力交出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出彩答卷。
人勤春來早,奮進正當時。寒假的休整時光即將結束,大批科研工作者陸續回歸鄭大校園,繼續熱情地投入工作。新的一年他們將帶領團隊產出更多成果,為推動學校“雙一流”建設、服務國家戰略與區域經濟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