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技術是我國重點發展的前沿技術之一,從身份證上的防偽標志、手機芯片到醫療器械,都離不開納米技術。
在大東區有一家從事微納研發的企業,注冊成立不到兩年,就有多項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近日,記者走進這家企業,傾聽創業者在沈陽的成長故事和新春愿景。
這家微納公司是由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校區吳向方教授與有多年實踐經驗的工程師團隊創建的。剛一見面,吳向方就迫不及待地向我們介紹起他們的最新研發成果。
“這是我們自己設計制造的金剛石晶圓生產設備,金剛石是一種終極材料,它好多性能是最高端,因此制備起來非常難。對我們來說,想要自己制造這種生產設備,需要解決三個技術難題,而且每一個技術難題都是世界頂尖難題。”鵬程微納半導體技術(沈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吳向方告訴記者,如今,他們的團隊已經成功打通了這三個技術難題,成為國內首個成功研制金剛石晶圓生產設備的企業。
鵬程微納半導體公司坐落在沈陽大學科技園內,這是大東區為企業免費提供的生產場地,700平方米的潔凈間、長度為115延米的防塵阻隔間,智能化網絡一應俱全。
“大東區對我們的項目特別重視,也特別扶持,生怕對我們照顧不周,充分體現了沈陽對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決心和信心!”談及落戶感受,吳向方有感而發。
去年,大東區圍繞吳教授的技術方向,開始打造沈陽微納技術產業園。在這里,創業企業可以共享研發平臺,共享生產線。
為了在人生新階段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過去一年,吳向方一大半的時間都在外地奔波。“機會都是瞬間的,常常是有人推薦潛在合作項目,我就馬上飛過去,圍繞技術難題進行討論。可能一個下午,我們就能達成合作,形成訂單!”吳向方告訴記者。
大東區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吳教授身上,我們看到科研人員對于技術突破的鉆勁和面對困難時迎難而上的闖勁,我們愿意為這樣的團隊提供各項服務,幫助他們把科研成果順利在沈陽轉化。”
有了科技局的周到服務,有了吳向方的示范帶動,去年有三戶微納產業鏈企業落戶大東區。
晶源半導體材料科技(沈陽)有限公司是去年8月注冊成立的企業,主要從事微納產品設備散熱技術服務。“落地沈陽,很容易就找到了適合我們的科技型人才,希望2024年,我們能夠在成功實現量產的情況下,開拓更多生產線。”晶源半導體材料科技(沈陽)有限公司總經理孔祥鵬告訴記者。
現在,沈陽大學科技園2000余平方米的空間里,已經裝滿了微納裝備生產線。記者了解到,今年大東區還將在新質生態產業園、汽車氫能示范產業園布局新空間,全面厚植大東振興發展的土壤與根基。
“遼寧省政府和沈陽市政府都非常支持我們建設微納產業園,未來這個產業園的建設將搭建一個更大的平臺,吸引幾百家甚至上千家企業集聚形成產業鏈。這樣的話,也更有利于平臺中單個企業的發展。”談到新春愿景,吳向方這樣說。
【記者手記】
吳向方教授和他的團隊能在沈陽落地生根,是沈陽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用心用情用力為各類經營主體提供優質高效服務的生動體現。我相信,只要我們在全面構建親清統一的新型政商關系上持續用力,心懷坦蕩,干凈無私,更大力度為各類企業發展壯大“搭梯子”“筑跑道”,助力經營主體放開手腳干事業、心無旁騖謀發展,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家帶著新技術、新產業、新成果扎根沈陽,與城市相互成就、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