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8日,中材人工晶體研究院有限公司(簡稱晶體院)建院60周年慶祝活動在北京舉行。中國建材總院副總經理、中材高新黨委書記兼董事長李勇,中國建材總院首席專家、中材高新戰略科學家張偉儒,中材高新黨委副書記、總裁彭雪飛,東壩鄉紀委書記那珊珊,晶體院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訾蓬出席活動。
成立于1963年2月的晶體院,前身為國家建筑工程部非金屬礦研究所,目前隸屬于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是我國唯一一家系統性從事人工晶體材料及器件研究、開發和生產的高新技術企業,也是我國重要的軍工配套單位。做人工晶體領域的技術引領者、產業孵化者、行業服務者,是晶體院的發展目標與定位。
人工合成晶體是建設軍事強國、工業大國不可或缺的戰略新材料,受到歷任黨和國家領導人高度重視。訾蓬表示,成立之初,晶體院是當時中國第一個也是唯一的人工晶體專業研究機構,開啟了我國人工晶體行業。60年來,晶體院不斷為破解我國人工晶體領域“卡脖子”技術難題、提高人工晶體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能力攻堅克難。
晶體院參與研發了我國第一顆人造金剛石,并相繼創造了第一塊人工合成水晶、第一片合成云母單晶、第一顆合成鋯寶石晶體、第一塊采用熔劑法生長的倍頻用磷酸氧鈦鉀(KTP)單晶、第一塊直徑1.5米以上微納晶反射鏡材料等多項“共和國第一”,先后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5項、全國科學大會獎7項,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神光工程、EAST大科學裝置、高分系列衛星、“墨子號”量子通信衛星等大國重器提供了關鍵材料支撐。
“從成立初期定位于金剛石、人工水晶、合成云母等礦物晶體的人工合成,到如今已形成了激光與非線性晶體、閃爍晶體、紅外光學晶體、水晶及壓電晶體、半導體晶體等系統的學科方向;從1964年三大合成晶體(云母、水晶、金剛石)相繼合成成功,到如今已有元素級硫化鋅、導模法藍寶石、RTP電光開關、米級超低膨脹微晶玻璃技術水平處于國內領先。60年來,晶體院先后研制了62種品類的晶體產品,滿足了不同歷史時期國家重大需求,為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和國防科技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訾蓬說。
晶體院在此次活動上發布了其最新國內國際領先科研成果,包括CVDZnS、CVDZnSe晶體,超低膨脹微晶玻璃,磷酸氧鈦銣電光晶體,藍寶石的成果、發展及應用等。
超低膨脹微晶材料,是晶體院的主導產品之一。超低膨脹微晶材料是天文望遠鏡、空間相機、激光陀螺等的“骨架”,為不可替代材料,被用于國家大科學裝置、航空航天、深空探測、激光通信等領域。2002年開始,隨著慣性導航技術的發展,晶體院開始在軍工863項目的支持下,歷經二十余年的發展,微晶材料實現了從無到有、到強的歷史性跨越,性能指標與國外最高水平相當,產品替代進口應用于多個型號,相關成果應用于可視化炊具和手機背板面板,在國內處于龍頭地位。
人造金剛石產量的高低,是衡量一個國家工業狀況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標志之一。目前中國人造金剛石占據世界總產量的95%以上。2000年晶體院自主研發“水霧化”科技成果,該成果填補了我國超硬材料領域的一項空白,助推中國成為世界金剛石生產大國,并連續10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2016年,晶體院隨兩材重組進入中國建材集團,確認了“新材料產業化”戰略,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60年來,晶體院探索出了一條適應經濟和國防工業發展需要,緊跟前沿新材料新技術的創新之路。晶體院自上世紀70年代初開始嘗試產業化發展,此后20年間,70余種產品出口全球1500多家客戶,1993年成為我國首批具有進出口經營權的科研院所之一。進入新世紀以來,晶體院以改革創新精神,更加積極探索科技成果轉化新模式,作為中國建材集團首批培育雙創基地的單位,以‘一院一基地’戰略不斷夯實人工晶體創新及服務平臺,助推紅外光學材料、微納晶材料等產業換擋提速,入選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國建材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周育先如是評價晶體院的技術創新與產業化發展之路。
在中國建材集團新材料戰略指引下,晶體院對標一流提出“2+1”戰略規劃,即重點發展紅外光學材料與微納晶材料產業,打造人工晶體創新服務平臺,實施“一院一基地”戰略布局。
“一院”在北京重點聚焦國家需求、人工晶體領域前沿新材料以及人工晶體應用集成技術,打造集研發、國際交流合作及行業服務為一體的創新服務平臺;“一基地”在濟南章丘重點聚焦產業發展,承接晶體院科技成果落地轉化。在“一院一基地”戰略引領同時,以“雙創”機制帶動上下游產業集群發展。
自“2+1”戰略實施以來,晶體院科技創新捷報頻傳,具有國際先進或領先水平的米級尺寸ZnS紅外窗口、ZnSe窗口、米級口徑以上超低膨脹玻璃反射鏡、米級尺寸以上藍寶石平板晶體、大尺寸自支撐CVD金剛石等制備的關鍵核心技術不斷突破,主導產業發展扎實穩步推進,展現出蓬勃活力和強勁動力,標委會與學術期刊的行業服務功能不斷增強。
從經濟效益上看:晶體院自轉制以來,以科研開發帶動產業發展,科研投入、銷售收入、利潤總額和人均創利大幅度增長,1999年至今,銷售收入增長10倍、利潤總額增長8.8倍,資產總額增長43倍。
訾蓬表示,60年來,晶體院人扎根科研、碩果累累,造就了以中國工程院院士沈德忠為代表的一批具有國際和行業影響力的科技人才隊伍,他們是晶體院得以傳承發展的中流砥柱和最為寶貴的財富。下一步,晶體院將繼續聚焦主責主業、服務國家戰略,解決我國人工晶體領域“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并堅持科研和產業并重、內生增長和產業并購雙輪驅動發展,堅持創新驅動和市場化導向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李勇在此次活動上表示,在中國建材集團、中國建材總院、中材高新的領導下,晶體院始終不忘初心,致力于攻克“卡脖子”晶體材料,產出了一大批科研成果,用實際行動踐行“人工晶體領域的技術引領者、產業孵化者、行業服務者”的初心承諾,為中國人工晶體的進步和國家的科技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中材高新領導班子成員,東壩鄉經濟聯合社社長、東鴻盛陽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擁軍及人工晶體院領導班子、退休院領導、老專家,中國建材雜志、中國建材報、企業觀察報媒體記者參加了此次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