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力量鉆石曾深陷財務造假傳聞,如今因信披違規收監管函。值得注意的是,力量鉆石通過定增募得巨資后似乎出現動作“變形”,一方面,突增關聯交易且涉嫌隱瞞相關真實金額,相關價格高于相關供應商價格,是否涉嫌利益輸送? 另一方面,隨著行業景氣度承壓,力量鉆石激增的固定資產是否將會成為“負累”?此外,力量鉆石募集資金與關聯交易等信披均出現違規,卻被督導機構中信證券“無視”,其是否勤勉盡責?
近日,力量鉆石因信披違規收監管函引發市場關注。
力量鉆石于2021年9月在深交所創業板首發上市募得3億元。力量鉆石卡位培育鉆石賽道,由于行業剛好處于成長初期,公司股價一度遭爆炒。在公司股價高位時,公司乘勢追擊,上市剛滿半年后通過定增又再次募得39億元。
然而,力量鉆石今年股價與業績似乎遭遇“水逆”,雙雙承壓,股價相比高峰時跌近八成。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從市場募得巨資后,公司動作也似乎開始變形,其主要表現以下兩大疑問,其一,公司突增的關聯交易出現信披違規背后,關聯交易價格公允性是否存疑?其二,公司不斷飆升的固定資產,未來是否存在產能過剩風險?
被隱瞞的關聯交易金額?是否涉嫌利益輸送
公告顯示,力量鉆石與關聯方商丘銘盛精密工具制造有限公司(簡稱“商丘銘盛”)發生采購業務,金額2360萬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2.46%,相關交易未履行信息披露義務和董事會審議程序。
與此同時,2022年8月26日至8月29日,公司有8億元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存放在非募集資金專項賬戶。此外,2022年9月至2023年4月,公司使用閑置募集資金進行現金管理,未及時履行股東大會審議程序。
需要指出的是,關聯方商丘銘盛屬于力量鉆石控股股東邵增明姐姐邵慧麗控制的公司,力量鉆石與商丘銘盛精密關系交集如下:
來源:天眼查
根據力量鉆石招股書披露,商丘銘盛成立于 2020 年 6 月底,尚未實際開展業務,無供應商和客戶,與力量鉆石不存在業務競爭關系。然而,天眼查顯示,商丘銘盛主營業務為功能性金剛石材料、超硬材料制品、工具的生產、銷售及相關產品的進出口業務。而力量鉆石的主要產品為金剛石單晶、金剛石微粉和培育鉆石,金剛石單晶和金剛石微粉主要用于制作鋸、切、磨、鉆等各類超硬材料制品和工具。此外,天眼查顯示,商丘銘盛目前參保人數為0。
來源:天眼查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于去年8月通過定增成功募得39億元。力量鉆石便開啟與商丘銘盛產生關聯交易。2022年9月向商丘銘盛下達采購訂單,主要向其采購生產設備六面頂壓機及配套零件,共計6臺,合計626.55萬元。
力量鉆石年報顯示,公司 2022 年度與關聯方商丘銘盛日常關聯交易額度為 450 萬元, 2022 年實際發生金額為 626.55 萬元,出現超過預計情況。對此異常,監管也對公司發出相關問詢。然而,公司在回復函似乎并未如實回復監管,2022年,公司與關聯方商丘銘盛關聯采購金額高達2360 萬元。
力量鉆石不僅在關聯采購金額出現遮遮掩掩,在關聯采購價格是否公允其似乎也未詳實羅列相關數據。
根據力量鉆石披露的數據,去年9月向商丘銘盛采購的六面頂壓機單臺價值均在百萬以上。2023年半年報顯示,力量鉆石與商丘銘盛發生關聯交易超1400萬元,關聯單價超百萬億。根據公告,力量鉆石2023 年度與商丘銘盛的交易額度為 5000 萬元,對應約 42臺六面頂壓機設備,據此推測單價接近120萬/臺。
來源:公告
需要指出的是,力量鉆石向其他供應商采購的頂壓機單價在59.83萬/臺至93.43萬/臺。力量鉆石關聯采購單價似乎明顯高于市場價。
來源:公告
我們發現,鄭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屬于行業內主要生產商,其φ800(新型鍛造)頂壓機的單位售價平均在91萬/臺至97萬/臺之間。
來源:公告
據悉,鄭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系由鄭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于 1999 年轉制而來的科技型企業,為國機精工股份有限公司(SZ.002046)的全資子公司,隸屬于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為國務院。鄭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于 1965 年自主研發了我國第一臺人造金剛石六面頂壓機,在金剛石合成設備方面積累了豐富的技術資源和生產經驗,是我國金剛石六面頂壓機主要生產商之一。
相比鄭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力量鉆石的關聯方商丘銘盛的“資歷”顯然遜色,且疑似為空殼公司。至此,令人不解的是,為何力量鉆石關聯采購單價遠高于行業主要供應商?
需要強調的是,六面頂壓機的設備材質、制造工藝、設備性能等各方面也會決定其相關售價。
對于以上關聯交易是否公允,力量鉆石公告中解釋稱,“近年來,培育鉆石需求度逐年提升,行業景氣度較高。相對下游旺盛的需求,上游設備生產商擴產能力存在剛性限制,擴產速度不及下游需求度提高速度,因此, 2022 年行業出現設備供給偏緊的局面。在相關背景下,公司基于保障設備供應穩定充足的考慮,于 2022 年四季度與關聯方商丘銘盛展開合作,以緩解上游設備供給不足對公司產能和經營規模提升的限制。商丘銘盛向公司銷售設備參考市場同類型產品價格進行定價,與公司向報告期內主要供應商實施的采購價格相比差異較小,并采取與第三方供應商交易相同的票據支付形式,整體交易具備公允性。”
是激進擴張還是圈錢?
力量鉆石上市剛滿半年后“踩時間點”進行定增募資進行擴張。
2022年3月,力量鉆石籌劃股權再融資,公司距離上市發行剛好滿半年。根據相關規則,上市公司申請增發、配股、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的,相應時間間隔原則上不少于六個月。
公告顯示,力量鉆石擬向不超過35名特定投資者發行股票,募資不超過40億元,所募資金用于培育鉆石和金剛石單晶擴產以及補充流動資金。即商丘力量鉆石科技中心及培育鉆石智能工廠建設項目、力量二期金剛石和培育鉆石智能化工廠建設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項目總投資42.60億元,擬使用募資40億元。最終,公司成功定增并募得39億元。
至此,我們產生兩大疑問,第一,公司是否存在過度融資之嫌?第二,激進擴張未來是會存在何種風險?
力量鉆石定增募資時有進行相關補充流動性。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募得巨資后便開展理財。2022年9月20日晚間,力量鉆石發布公告稱,擬使用不超過35億元閑置資金進行現金管理,主要是理財增加收益。力量鉆石是否存在圈錢嫌疑?
根據力量鉆石發布定增公告,擬募資40億元用于擴產,計劃購置約1800臺壓機,其中1500臺用于培育鉆石。本次募投項目達產后,培育鉆石產能新增277.20萬克拉/年,將達到341.32萬克拉/年,為現有產能的5.32倍。
據悉,2021年全球培育鉆石需求在1000萬克拉左右,而據測算,全球產能2021年已超過2000萬克拉,實質已經形成過剩局面,過剩局面加劇,毛胚降價幅度遠超預期。今年因培育鉆石價格出現大幅下滑,多家公司業績表現不佳。
龍頭公司中兵紅箭(000519.SZ)今年前三季度營收30.08億元,同比減少37.8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05億元,同比減少76.69%。黃河旋風(600172.SH)業績虧損最為明顯。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14.45億元,同比下降20.0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3.66億元,同比盈轉虧。力量鉆石(301071.SZ)前三季度營收5.61億元,同比減少16.7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63億元,同比減少24.86。值得注意的是,力量鉆石營收增速持續下滑,未來是否樂觀呢?
據悉,從 2022 年 2 季度開始,金剛石單晶銷售價格逐步下降,主要系隨著行業內新增產能的陸續投放,培育鉆石供給逐漸增多,市場遭遇供需結構調整。我們發現,力量鉆石去年四季度培育鉆石單價較去年一季度出現“腰斬”。
來源:公告
由于印度掌握市場90%的鉆石業務的加工業務,其進出口數據或是一個行業景氣度的先行指標。印度GJEPC數據顯示,今年9月印度培育鉆石毛坯進口額為0.85億美元,同比-23.15%,由正轉負;培育鉆石裸鉆出口額為1.33億美元,同比-25.29%,跌幅較8月擴大。這似乎表面行業景氣度在承壓。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固定資產近年在飆升,由2020年年底的2.75億元大幅攀升至今年三季報的15.89億元。
至此,我們產生兩大疑惑,隨著行業景氣度承壓,未來巨額的固定資產是否將成為公司“負累”?公司出現涉嫌隱瞞相關關聯交易披露,巨額的固定資產是否可能潛藏相關資金風險?我們將持續跟蹤。
中信證券是否勤勉盡責
值得注意的是,力量鉆石募集資金與關聯交易均出現違規,然而,作為力量鉆石的督導機構中信證券卻似乎“無視”。
根據中信證券出具的督導報告,其稱力量鉆石信披不存在問題,募集資金的存放及使用也不存在問題。
來源:公告
根據相關規則,保薦機構應當針對發行人的具體情況,確定證券發行上市后持續督導的內容,督導發行人履行有關上市公司規范運作、信守承諾和信息披露等義務,審閱信息披露文件及向中國證監會、證券交易所提交的其他文件,并承擔下列工作,其中包括“督導發行人有效執行并完善保障關聯交易公允性和合規性的制度,并對關聯交易發表意見;”以及“持續關注發行人募集資金的專戶存儲、投資項目的實施等承諾事項”。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 2022 年 8 月 25 日,力量鉆石的定增發行對象已分別將認購資金共計39億元繳付至中信證券指定的賬戶內。然而,2022 年 8 月 26 日至 8 月 29 日,公司卻有 8 億元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存放在非募集資金專項賬戶。這顯然不符合《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 2 號——上市公司募集資金管理和使用的監管要求》(證監會公告〔2022〕 15 號)第五條規定,即上市公司應當將募集資金存放于經董事會批準設立的專項賬戶集中管理和使用,并在募集資金到位后一個月內與保薦機構、存放募集資金的商業銀行簽訂三方監管協議。募集資金專項賬戶不得存放非募集資金或用作其他用途。
此外,?2022 年,力量與關聯方商丘銘盛精密工具制造有限公司發生采購業務,金額 2,360 萬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 2.46%,相關交易未履行信息披露義務和董事會審議程序,違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證監會令第 182號)第三條第一款、第四十一條規定。2022 年 9 月至 2023 年 4 月,公司使用閑置募集資金進行現金管理,未及時履行股東大會審議程序,違反《上市公司股東大會規則》。
至此,讓人不解的是,中信證券作為督導機構,卻對以上違規操作“無視”,中信證券是否勤勉盡責?中信證券及相關人員又將該擔何責?我們也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