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材料行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世界超硬材料看中國,中國超硬材料看河南。
近日,2023第九屆中國超硬材料產業發展大會暨超硬材料工具及功能制品產業鏈創新大會在鄭州召開,吸引了300余名專家學者、企業家,共同為河南超硬材料產業創新“把脈問診”。
從2014年10月首屆全國超硬材料與制品高級研修班在柘城開班,到省科協、省科技廳、省科學院首次聯合主辦本屆大會,河南高度重視超硬材料產業發展,加快培育新興產業,為經濟發展不斷注入新動能。
河南超硬材料“硬”在哪兒?
“硬”在有底氣。超硬材料被譽為“材料之王”“終極半導體”,而河南是我國超硬材料及制品產業的發源地。在培育鉆石領域,中國的產能約占全球50%,其中有八成屬于“河南造”。全省超硬材料產業規模約為400億元,現有規模以上企業約300家,其中銷售收入1億元以上的企業30家。
截至目前,河南超硬材料已經在全國和全球創下了多項“第一”,人造金剛石和立方氮化硼產量分別占全國的80%、95%,金剛石微粉、復合超硬材料、培育鉆石產量均占全國的80%左右,形成了以超硬材料及制品為核心、原輔材料和專用設備儀器為基礎、公共技術服務體系為支撐的全產業鏈格局。
“金剛石功能制品在超精密加工、光學、熱學、半導體等領域都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中國工程院院士郭東明說,隨著金剛石功能性研究不斷深入,如何利用超硬材料優異的聲光電熱性能,不斷拓展其應用領域,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已成為新課題,也將為河南發展超硬材料產業帶來巨大的機遇。
“硬”在有動力。規模優勢的背后,離不開政策的傾斜和引導。河南省“十四五”規劃、《河南省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行動方案》《河南省加快材料產業優勢再造換道領跑行動計劃(2022—2025年)》……為推動超硬材料產業發展,省委和省政府先后出臺多項政策。
目前,河南已將超硬材料產業鏈列為重點培育的28個產業鏈之一,由省委書記樓陽生擔任鏈長,將做優做強產業鏈,打造超硬材料產業新高地。
“硬”在有恒心。迄今為止,中國超硬材料產業發展大會已舉辦9屆,先后邀請數十名業界知名院士專家參與,發布多個產業發展研究報告,謀劃推出金剛石新華指數等,在學術界和產業界產生了廣泛影響。
今年大會的一項重要活動,是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金剛石及制品分會在我省揭牌成立。
“該分會的成立是省科協實施‘全國學會入豫計劃’的重大突破,這也是全國學會在我省設置的首個分支機構。未來,分會將在組織高端學術交流、人才引育、產業規劃、智庫咨詢、科技評價、標準制定和籌建權威期刊等方面開展工作,助力河南在超硬材料領域占領學術高地。”省科協主席呂國范表示。
此外,“科創中原”超硬材料創新聯合體也揭牌落地,將整合河南省超硬材料領域創新資源,促進產業鏈上下游融通創新,提升基礎研究水平,出臺行業性團體標準,協同攻關關鍵科技難題和“卡脖子”技術,帶動河南提升超硬材料產業整體創新能力,建立良好的超硬材料及制品創新生態圈,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創新型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