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三磨所展館展示的產品及生產器材
世界金剛石看中國,中國金剛石看河南。
鄭州高新技術開發區梧桐街121號,坐落著一家被俗稱為“三磨所”的研究所,就是這樣一家并不顯山露水的研究所,奠定了我國在全球培育鉆石行業的領先地位。在一臺CVD(化學氣相沉積)人造鉆石機器內,人造鉆石正在一個“托盤”上緩慢“生長”。
“CVD方法制造鉆石大概一個半月可以出一盤,同樣一克拉的鉆石,價格是奢侈品牌的五分之一?!比ニ偨浝碇韺O兆達介紹。
其實,鄭州三磨所只是鄭州市新材料企業創新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鄭州市堅持圍繞新材料產業鏈部署創新鏈,持續優化新材料產業創新發展生態,新材料產業體系日趨完善,產品已涵蓋了超硬材料、先進金屬材料、高性能復合材料、先進半導體材料、新型顯示材料等領域,形成了高端耐材和超硬材料兩大優勢。
2022年,全市耐材年產量占全國30%,占全省65%,是全國最大的新型耐材基地;全市人造金剛石產量達23.9億克拉,立方氮化硼聚晶產量占全國總產量超過80%,立方氮化硼單晶產量超過70%,精密加工用超硬材料工具產量超過30%。
中原大地上,奮筆疾書著新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畫卷。
鄭州超硬材料有多“硬”
在鄭州三磨所院內,厚重的巖石基座上擺放著中國第一臺自主研發的“六面頂壓機”。1966年,這臺壓機的正式服役,奠定了鄭州在超硬材料產業的領軍地位。
3月24日,記者走進鄭州三磨所展館,公司自主研發的“高、精、尖、?!钡某膊牧现破妨宅槤M目:可精確“剪裁”大尺寸硅片的“劃片刀”、可磨出鏡面潔度的“硅片減薄砂輪”、可在頭發絲上開槽的超薄切割砂輪、可替代進口的UV減粘膜……
“通過技術人員的努力,鄭州三磨所打破了我國高檔精密超硬材料制品主要依靠進口的局面,成功開發出了芯片‘切、磨、拋’加工全系超硬材料制品?!睂O兆達告訴記者。
據介紹,繼生產出中國第一顆人造金剛石后,鄭州三磨所又先后生產出第一顆立方氮化硼等一系列填補國內空白的超硬材料制品、行業專用生產和檢測設備儀器,而鄭州也由此成為中國超硬材料的發源地。
超硬材料及制品被譽為現代工業“最鋒利的牙齒”,近年來,鄭州三磨所針對電子信息、汽車、航空航天、國防軍工、家用電器、光伏、LED、風能等行業研究開發出一系列產品,突破了多項關鍵技術,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成果。
在鄭州三磨所的引領下,近年來,鄭州市又迅速崛起了華晶、鄭鉆、四方達、中南杰特等一批超硬材料企業。其中,華晶成為國內首家六面頂壓機批量合成3毫米以上大單晶的公司;而四方達則是國內復合超硬材料領域首家上市企業;中南杰特成為國內領先的立方氮化硼生產制造商和出口制造商……“鄭州制造”成為引領中國超硬材料發展的新標桿。
全國最大的耐材產業基地
除了超硬材料產業,耐火材料產業也是鄭州市的優勢傳統產業之一。
鄭州華威耐火材料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里,年產10萬噸耐火材料的廠房內僅有八九名工人的身影,一個個嶄新的自動取磚機器人在智能系統的控制下有序運轉,整個生產區域干凈整潔、寬敞明亮,完全顛覆了傳統車間灰頭土臉、機器轟鳴的場景印象。
近年來,不少像鄭州華威這樣的耐火材料企業不斷推進智能化改造,加強研發創新能力,推動企業在轉型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奮勇前行。
鄭州市作為全國最大的耐材產業基地,擁有耐材企業700多家,其中規上企業300多家,主要分布在新密、鞏義、登封等縣市。產品主要以鋁硅系、電熔鎂鋁尖晶石等高檔耐火原料為主,涵蓋鋼鐵、水泥、有色、玻璃、石化等9大門類,擁有各類定型、不定形、輕質、纖維和特種耐火材料500多個品種,產量占河南省和全國的比重分別達到60%和30%以上,中高端耐火材料占比47%。涌現出振東科技、瑞泰科技、安耐克等一大批在國內具有重要影響力的耐火材料企業。
打造千億級新材料產業集群
材料興則制造強。鄭州新材料產業的蓬勃發展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新材料產業規劃引領、統籌謀劃的道路上,鄭州走在前列。
為加快產業創新發展,2012年鄭州市委、市政府批準成立鄭州市新材料產業園。目前,園區內已入駐新材料企業60余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40多家,形成了從原輔材料、生產工藝及設備到金剛石、CBN及其制品的較為完善的產業鏈,并成立了信息中心、工程技術中心、工程化中試平臺、檢測中心、培訓中心、創業孵化中心等比較完整的成果轉化公共服務體系。
2021年,鄭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鄭州市“十四五”新材料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征求意見稿)》。《規劃》提出,到2025年,新材料產業產值力爭突破1000億元,帶動關聯產業產值達到300億元。其中,超硬材料產值力爭突破150億元、新型耐火材料和新型建筑材料產值力爭突破350億元、先進金屬材料產值達到300億元,高性能復合材料、3D打印材料和生物醫用材料產值達到50億元以上,新能源電池材料產值力爭突破50億元,以先進半導體材料和新型顯示材料為主導的電子信息材料產值突破100億元,培育形成河南省重要的千億級新材料產業集群。
此外,位于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的機數新材料數字智造研究院也于今年2月投入運行。研究院將致力于融合機器人、人工智能和量子化學等科學工具,為鄭州航空港補上“學”與“研”的短板,發展智能化學的研究新范式,實現新材料的數字化智能制造,為化學、化工、材料等產業降本增效。
一個個項目落地,一次次填補空白,鄭州正砥礪奮進,全力實現新材料產業從大到強的新跨越,推動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穩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