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當年就是憑這句廣告語,鉆石一度被捧上神壇,價格也居高不下。直到人造鉆石的出現,打破了這種現狀,很多靠出售天然鉆石產品的品牌,逐漸風光不再,近日申請破產重整的鉆戒品牌I Do就是一大典型。那么,什么是“人造鉆石”?如果鉆石可以“人造”,它還會有如此高貴的身價嗎?這對鉆石行業又會產生什么影響?
I Do破產 鉆戒品牌風光不再?
這幾年,鉆石行業的日子似乎有點不太好過。今年1月初,鉆戒品牌I Do的母公司——恒信璽利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因債務等問題申請破產。這個曾以奢華高端聞名的鉆石品牌,2022年關閉多家銷售門店、總市值縮水超97%,陷入欠薪、裁員的泥潭,老板也被列入失信名單。
恒信璽利成立于1999年,曾是國內珠寶行業領軍企業,該公司旗下核心品牌“I Do”于2006年誕生,專門瞄準結婚鉆戒這一細分市場。
2022年,恒信璽利的銷售門店減少205家,較2021年12月末減少28.67%。截至2022年12月末,公司擁有員工241人,較2021年12月末減少85.69%。
2023年1月,恒信璽利被北京艾貝利特服裝服飾有限公司,以“無力清償債務且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為由,向法院申請破產重整。
不僅是I Do,另一家婚戒品牌DR,也面臨著營收與利潤雙減的困境。據《2022年鉆石行業洞察報告》顯示,過去一年,我國天然鉆石消費下降超過30%。
與婚姻愛情深度綁定、號稱“一生只定制一枚”的鉆戒品牌,怎么會走下坡路?專家介紹,究其原因,除了近幾年年輕人消費觀念、婚戀觀念發生轉變外,人工鉆石也一定程度上擠壓了天然鉆石的生存空間。
2021年,“鉆石巨頭”戴比爾斯發布了一份針對5000名美國消費者的調查報告,結果有55%的女性表示,更愿意購買人工鉆石飾品。
另據貝恩公司數據,近幾年全球人造鉆石市場滲透率快速提升。2020年到2021年,全球人造鉆石滲透率從5.9%增長至8%,預計至2025年將達到15.8%。中國人造鉆石滲透率2020年到2021年從4%增長至6.7%,預計至2025年將達到13.8%。
市場滲透率提升,反映出消費者對人造鉆石的認知度和接受度明顯提升,也逐漸改變了過去對“人工鉆石是假鉆石”的認知。
實驗室能“長出”10克拉大鉆石
你知道長成一顆天然鉆石要多久嗎?它可能需要在地下“成長”幾百萬年甚至幾億年時間。但如果在實驗室,長成一顆一克拉的鉆石,只需要5-7天。
合肥先端晶體科技公司總經理宋學瑞介紹,人造鉆石其實是一種人工培育的鉆石,它是以一塊天然鉆裸石為種子,利用高純度甲烷、加上氫等氣體輔助,在微波等離子發生器內,以高溫低壓的方式,形成碳離子。這些等離子體就像灰塵一樣,一點點沉積到種子鉆石上,籽晶片就會慢慢越長越大。
在生長鉆石的容器里,有高溫光線照射著正在生長的鉆石,宋學瑞說,正是這樣的高溫低壓,讓鉆石得以快速生長。“生長溫度非常重要,一旦太高,價值不菲的鉆石就會在頃刻間變成石墨,所以實驗室溫度一般控制在800℃—1000℃。”
“我們實驗室最大可長成10克拉的透明鉆石。”宋學瑞說,鉆石毛坯經過切割加工,便會成為閃閃發亮的鉆石飾品。
吉林大學超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賈曉鵬介紹,“人工合成鉆石雖然是在實驗室生長出來的,但它與天然鉆石‘一母同胞’,都由碳原子構成,有相同的物理屬性和化學成分,甚至比天然鉆石雜質更少,更純凈。”
國信證券(9.660, 0.00, 0.00%)表示,2020年,中國人造鉆石廠商已經可批量生產3克拉-6克拉的鉆石毛坯,在評級中,顏色可達到最高級的D色(無色),凈度最高可達VVS級。
現下的培育鉆石行業,有兩種主流制造方法。一種是模擬天然鉆石形成條件的高溫高壓法(HPHT法),另一種是在高溫低壓環境下,促使活性金剛石碳原子在積體上沉積交互,生長成培育鉆石(CVD法)。
無論用哪種方法,越來越多人造鉆石從實驗室被“種植”出來,標志著鉆石市場進入一個新時代。
全球人造鉆石一半產自中國
《2020~2021年全球鉆石行業報告》顯示,2020年全球珠寶級的培育鉆石原石產量約為600萬至700萬克拉。其中,中國產量為300萬克拉,占世界總產能的一半左右。而在中國人造鉆石中,又有80%來自河南。2021年全球人造鉆石年產量900萬克拉,單是河南省商丘市柘城縣,就實現了400萬克拉的年產量。
國信證券預測,預計到2025年,人造鉆石毛坯產量或將達到1800萬克拉。
河南商丘柘城縣的力量鉆石(125.170, 0.00, 0.00%)公司,最大可培育30克拉人造鉆石毛坯,打磨后成品可達到10克拉。其人造鉆石2020年銷售均價僅有272.56元/克拉。即便是特等人造鉆石,銷售均價也僅為792.67元/克拉。相比動輒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的天然鉆石,網友紛紛感嘆:男人們要感謝河南,讓“鉆石自由”照進了現實!
在中國,戒指上的鉆石平均只有0.19克拉。質量雖小,價格卻不容小覷,0.19克拉碎鉆,均價也要900美元,約合人民幣6325元。但除了那種巨鉆、奇鉆,一般鉆石很難升值甚至不能保值。
相比而言,人造鉆石價格優勢明顯,平均零售價僅為天然鉆石的35%左右。耐人尋味的是,此前一味宣稱人造鉆石比不上傳統鉆石的戴比爾斯也開始轉變策略,加入人造鉆石賽道,于2018年推出培育鉆石系列,并宣布投資9400萬美元,用于擴大人造鉆石產能。
宋學瑞介紹,強行區分人工鉆石和天然鉆石,其實沒啥意義。2018年,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把鉆石定義中的“天然”一詞刪除,承認人工鉆石就是鉆石。
天然鉆石是“壟斷”出來的高貴嗎
人造鉆石橫空出世,戳破了數百年以來鉆石商家構建出的“珍稀”“昂貴”泡沫。“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這個被奉為圭臬的“克拉真理”,正在被改寫。
其實,身份高貴的鉆石,從物理角度來講,和煤炭、鉛筆芯一樣,都是碳元素組成的,只是因結構不同,顏值、身價天差地別。
天然鉆石多數是在地球內部的高溫高壓下形成的,大部分鉆石形成于33億年前及12億—17億年這兩個時期,南非還發現了45億年前的鉆石。這表明鉆石在地球誕生后不久便開始孕育了。
一克拉天然鉆石售價高達數萬元,可能很多人會認為鉆石屬稀缺資源,但事實并非如此。中國地質調查局曾介紹,全球已探明的天然鉆石儲量大約有25億克拉,而目前全世界天然鉆石產量不過9000萬—1億克拉。并且隨著找礦水平提高,每年幾乎都會發現新的鉆石礦區。比如,澳大利亞的阿蓋爾礦床,鉆石儲量就高達5.5億克拉。俄羅斯2012年在西伯利亞地區發現的一處小行星碰撞形成的彈坑中,蘊藏鉆石達數萬億克拉。這也意味著,鉆石與即將挖掘殆盡的黃金有本質區別。
專家表示,之所以出現儲備量不少但價格節節攀升的現象,很大程度是因為天然鉆石的產銷被巨頭壟斷了。“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廣告語的誕生,更是讓鉆石牢牢坐在“真愛”的寶座上。
不過,這也并非意味著合成鉆石沒有市場。畢竟,人類對鉆石除了“恒久遠”的價值追求,還有時尚裝飾的需求。合成鉆石在這方面可以發揮物美價廉的優勢。
合成鉆石還有一個優勢,就是它契合了現代人“環保”的價值追求。傳統采礦業生產1克拉鉆石,需挖鑿1000噸石頭泥土,使用3890升水,產生超過108公斤的碳排放量。而在實驗室里“種”鉆石,可用的碳元素取之不盡,幾乎沒有資源壓力和礦藏焦慮。
當然,無法否認,天然鉆石仍然有它的市場。數據顯示,戴比爾斯2022年6月的銷售額飆升至6.5億美元。戴比爾斯還將0.75克拉以下的較小原石價格提高了8%至10%。由此看來,天然鉆石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短期還是很難被徹底撼動。畢竟,一些女孩子要珠寶,不一定是為了好看。百年經營下來,鉆石價格背后的含義,或許比鉆石本身更能打動女人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