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毅中曾多次強調,應對危機,要抓技改。作為“工業母機”以及裝備制造業先進水平的重要標志,機床在裝備制造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機床改造無疑是技術改造中最基礎、涉及面最廣的環節。“在裝備改造中,制造裝備改造占主要部分,而機床改造又是制造裝備改造中最基礎、最重要的環節。”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總干事長吳柏林向記者表示。在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裝備制造業技術進步和技術改造投資方向(2009-2011)》中,涉及機床工具的高達49種,位居各類裝備之首,機床改造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
“我廠從去年4月份開始進行機床改造,并且取得了良好成果。現今有60%的機床改造完畢且投入生產運營,生產效率提高了40%,產品質量有了質的提高,成本相對降低6%。這一改進使本廠能夠在國際金融危機中得以生存下來。”貴陽九洲機械廠廠長周順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其實與技術改造一樣,機床改造并不是一個新詞匯,但是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造成負面影響的形勢下,其被賦予了時代的意義。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數控系統分會理事長陳吉紅告訴記者:“一般而言,中小規格機床經過數控改造以后,其使用壽命可以延長5-8年。相比購買新機床,每臺節省資金5萬-10萬元。大型、重型機床經過數控改造后,其使用壽命可以延長6-10年。相比購買新機床,每臺節省資金50萬-200萬元。”
市場規模超過1200億元國產數控系統優勢突出
據了解,一項具體的機床改造工程主要由機械與電氣改造兩個方面組成,包括機床機械精度的恢復和提升、運動精度的恢復與提升、數控系統和伺服系統的選取、輔助裝置的選取以及整機調試、機床檢驗等。作為數控機床的“大腦”,數控系統的技術水平直接影響數控機床的性能質量和使用效率,對于提高機床改造的成功率和經濟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目前我國大概有400萬臺普通機床,其中不少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并且不節能、不環保。亟待實施數控化改造的大概有200萬臺。若按照改造一臺平均支出改造資金6萬元計算的話,大概有 1200億元的市場規模。”陳吉紅為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如果再加上對進口數控機床的改造,那么中國機床改造市場的規模將超過1200億元。這無疑讓國內數控系統提供商對未來充滿了期待。
其實,在現金流“吃緊”的情況下,企業進行機床改造時,既想提高生產質量又想大幅降低生產成本,這時性價比高及售后服務完善的數控系統無疑是最佳選擇。而在這方面,國內數控系統企業具備了很強的競爭力。
“目前,我國大部分機床已經使用了10~30年,其機械本體和精度保持完好,但數控系統等電氣部分嚴重老化,急需改造。而國外生產的備件很多已經停產,很難買到。如果把數控系統全部改造成國外產的系統不僅價格昂貴,而且即使改造了,由于國外數控系統更新換代很快,10年后或許用不了10年還要進行改造。相對而言,國內數控系統企業就具有價格低廉,售后服務方便、快捷的巨大優勢。”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機床改造推廣部部長黃屹告訴記者。
據了解,以國外三軸聯動銑削數控系統為例,國外數控系統批量訂貨(10臺以上)的價格通常為7萬~9萬元。而在同樣條件下,功能和配置更優的國產數控系統價格為3萬~4萬元。
另外,出于深耕本地市場的需要,國產數控系統在售后服務方面也具有很大優勢。華中數控公司總經理向華表示,華中數控公司在用戶實施機床改造過程中,派出優秀的機械電氣工程技術人員指導安裝,負責調試和驗收,并實行三包,一年內包退、包換、包修,終身維修,免費軟件升級。同時還通過舉辦免費培訓班、現場培訓等方式對用戶進行軟件應用、數控加工工藝、編程、操作、數控機床電氣控制、維護和維修等數控技術培訓。
“目前,受國際經濟形勢的影響,國產數控系統行業發展困難,整體效益明顯下滑。其主要原因是,現階段國產數控系統主要與中低規格數控機床配套,而這類機床受經濟形勢影響很大。實施機床數控改造項目需要大量的數控系統,這將極大地推動國產數控系統發展。”陳吉紅進一步強調。
機床改造遠未產業化資金人才成掣肘
“我國的機床改造業已進入以數控技術為主的行業。為了提高機床技術改造的創新能力,政府有關部門應加大力度支持該行業形成規模,支持建立和完善機床技術改造研發中心或基地;有關部門應利用國家科技經費,支持對提升機床改造業的技術水平和產業化水平的重點改造技術、關鍵技術及基礎共性技術的研究與開發。”鞍山永恒自控儀表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魏智向《記者表示。其實,由于技術的不斷進步和裝備對升級的需求,機床改造是個“永恒”的課題。美國、日本和德國等發達國家的機床改造已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并早已實現了產業化。據了解。美國將機床改造業稱為機床再生業,而日本將其稱為機床改裝業。魏智告訴記者,目前中國機床改造業還遠未形成產業化、規模化、系統化。專門從事機床改造的公司小而散,主要分布在南方。公司員工從3人到20人不等,大多是曾在機床企業工作過擁有實際操作經驗的退休專家。
由于我國普通機床數量龐大、機床數控化率低,以及裝備制造業在工業化進程中地位重要,我國的機床改造業將成為下一個朝陽產業。目前,制約機床改造發展的因素主要有兩個:資金和人才。無論是需要進行機床改造的行業用戶,還是幫助行業用戶進行機床改造的企業,均需要資金和人才的支撐。
“目前,制造業行業經濟仍在緩慢回暖,許多企業技術改造資金緊張。”陳吉紅表示。雖然國家200億元的技術改造專項資金對企業緩解資金壓力帶來一定幫助,但對大部分中小企業而言困難依舊存在。“對于大的企業來說,相對不用擔心資金問題。但我單位及類似的企業資金緊缺。銀行貸款大多貸給大規模企業,而向小企業貸款則要求抵押或者擔保,有的銀行干脆拒絕貸款給小企業。于是小企業只能從收入中拿出一部分資金進行數控機床改造工作。”周順生向記者道出了苦衷。
另外,黃屹表示,在推進我國機床改造工程中,人才是主要問題。我國能進行設備改造的人才不多,能進行大型復雜設備改造的人才就更少了。目前國內的機床改造技術水平在國際上屬于中等偏下,畢竟國內數控系統和日本發那科、德國西門子相比還有很大差距。這就要求國家更加重視數控行業的發展和數控人才的培養,盡快縮短我們與國外的差距。“在機床改造行業,我國大概有200萬轉崗人員亟待培訓。”陳吉紅告訴記者。寶雞市飛鷹機電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常征則建議有些學校可開設一些機床改造的課程以縮短人才的培養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