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工業是實體經濟的根基,是產業基礎再造的主力軍和工業綠色發展的主戰場,是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產業和贏得國際競爭優勢的關鍵領域。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原材料工業高質量發展。然而,原材料工業質量發展基礎不夠堅實,還存在“貨架產品”供給不足、質量穩定性一致性不夠、品牌競爭力不強等問題,亟須盡早從政策層面加以統籌引導,加快促進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不斷提高供給質量,推動原材料工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面對新形勢、新使命,為貫徹落實《“十四五”原材料工業發展規劃》,工業和信息化部、國資委、市場監管總局、知識產權局在深入調查研究、廣泛聽取意見的基礎上,聯合制定發布《原材料工業“三品”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
1、方案目標
《實施方案》按照“供給引領、市場主導、創新驅動、標桿示范”的基本原則,提出了2025年主要目標和2035年遠景目標。
到2025年,高溫合金、高性能特種合金、半導體材料、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等產品和服務對重點領域支撐能力顯著增強。標準、計量、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等實現更高水平協同發展,質量分級和追溯體系更加完善,制修訂500個以上新產品和質量可靠性提升類標準,全面推動關鍵基礎材料全生命周期標準體系建設。培育一批質量過硬、競爭優勢明顯的中國品牌,產品進入全球中高端供應鏈,市場環境更加公平有序。
到2035年,原材料品種供給能力和水平、服務質量大幅提升,達到世界先進國家水平,形成一批質量卓越、優勢明顯、擁有核心知識產權的企業和產品品牌。
2、三項重點工程
《實施方案》圍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方面提出9項重點任務和3項重點工程。其中,三項重點工程如下圖所示:
增品種實施關鍵基礎材料提升行動
圍繞增品種,《實施方案》從優化傳統品種結構、豐富新材料品種、發展綠色低碳產品等三方面提出要求:
優化傳統品種結構。加快淘汰低端、性能重疊的類似牌號,推動鋼材、鋁材、水泥等主干品種體系化發展。加快鋼材、玻璃、陶瓷等傳統產品升級換代,挖掘綠色建材、鋁材等消費潛能,不斷提升傳統產品競爭優勢和競爭效率。
豐富新材料品種。實施關鍵基礎材料提升行動,完善新材料生產應用平臺,優化上下游合作機制,聚焦高性能、功能化、差別化的新材料產品,重點發展高溫合金、高性能特種合金、稀土功能材料、生物基和生物醫用材料等關鍵基礎材料。實施前沿材料前瞻布局行動,積極培育石墨烯材料、量子材料、智能材料等前沿新材料,進一步提升高端產品有效供給能力,強化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國家重大工程的支撐作用。
發展綠色低碳產品。開展節能降碳和綠色轉型升級改造,大力發展碳捕捉等節能降碳技術。強化綠色產品評價標準實施,發布綠色低碳方向鼓勵推廣應用技術和產品目錄,加快建設統一的綠色產品標準、認證、標識體系。
提品質推進行業產品質量分級評價體系建設
《實施方案》從推進全面質量管理、強化科技創新能力和優化質量技術基礎三方面開展提品質。
一是推進全面質量管理。加強質量管理數字化應用,建立健全產品全生命周期質量控制機制和質量追溯機制,推進行業產品質量分級評價體系建設。推動質量分級市場化采信機制,支持開展質量標桿典型經驗遴選活動,鼓勵企業制定產品使用說明書。
二是強化科技創新能力。加強創新人才培育,整合創新資源,促進科技創新和科技創業緊密結合。開展質量提升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和應用驗證,強化上下游協同創新和質量管理聯動,形成一批專用工業軟件。加強原材料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專利創造和儲備。
三是優化質量技術基礎。推動建立滿足多層次市場需求和引領質量提升的標準體系,引導企業采用先進標準進行質量自我聲明,開展國際標準對標達標行動,加快我國標準國際化進程。加強原材料產業計量體系和檢驗檢測能力建設,推動新材料產品、綠色產品認證和技術成熟度綜合評價及示范。
創品牌培育5個以上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
在創品牌方面,《實施方案》提出,增強品牌培育能力、營造品牌良好氛圍、完善品牌服務體系等三項重點任務:
增強品牌培育能力。強化品牌和商標品牌戰略,鼓勵原材料企業加大品牌建設投入。加大品牌培育實施指南宣傳推廣力度,推動原材料企業品牌培育管理體系貫標。建立原材料工業品牌價值評估體系,開展品牌價值評價活動,開展百種原材料產品優質品牌試點示范,遴選百個具有知識產權的產品品牌。同時,在原材料領域培育5個以上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打造一流石化化工、鋼鐵、有色金屬、建材、新材料產業集群區域品牌。
營造品牌良好氛圍。編制重點行業品牌發展報告,加強品牌宣傳。推動優勢企業“走出去”,打造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品牌,增強全球用戶對中國原材料品牌的認同感。
完善品牌服務體系。鼓勵企業強化產品研發先期介入、后期服務持續跟蹤改進的服務模式,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引導企業強化品牌服務體系建設,扶持一批品牌培育和運營專業服務機構,加強對原材料商標品牌培育幫扶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