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繼4月10日鄭洛新獲批成為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后,4月12日,商務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海關總署下發通知,認定鄭州成為國家級加工貿易承接轉移示范地(以下簡稱加工貿易示范地),示范...
繼4月10日鄭洛新獲批成為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后,4月12日,商務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海關總署下發通知,認定鄭州成為國家級加工貿易承接轉移示范地(以下簡稱加工貿易示范地),示范期兩年。什么是加工貿易示范地?
通知指出,培育和建設加工貿易承接轉移示范地是支持內陸沿邊地區承接產業梯度轉移、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舉措。
“加工貿易承接轉移示范地要加強對承接轉移工作的組織領導,完善工作機制,明確責任制和目標考核制,積極有效推動承接轉移工作。”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谷建全介紹,“除了強化發展規劃引導外,加工貿易示范地的主要職責是承接產業轉移。因此要求示范地要加強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員工技能培訓等相關工作,加強對社會資金的引導,通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產業基金等,促進改善各類公共服務。”
為何獲批?
這次,鄭州和重慶、贛州一起成為加工貿易示范地,是因為鄭州近年對外貿易的迅速發展。
來自鄭州市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十二五”時期,鄭州市外貿進出口迅猛提升,全市外貿進出口完成570.3億美元,是“十一五”時期的10.1倍。去年,全市加工貿易出口270.6億美元,增長23.3%。在全國外貿持續低迷的形勢下,鄭州市對外貿易呈現快速增長態勢,進出口和出口居中部六省省會城市第一位。
2015年,鄭州市有出口業績企業達到1897家,其中出口超百萬美元以上的494家,分別比“十一五”時期增加826家和104家,出口超千萬美元的有74家,上億美元以上企業6家,出口超2000萬美元的商品主要有手機、汽車及汽車底盤、紡織服裝、鋁及鋁深加工產品和陶瓷產品等26種。外貿依存度由5年前的8.6%提高到50.3%,總量躍居全國省會城市第四位,穩居中部省會城市第一。
還有,鄭州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運行良好,已取得紐約等十多個國際城市的直通權。
鄭州外貿迅速發展,主要得益于在承接產業轉移上,鄭州市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與沿海發達地區相比,鄭州市體制政策差異在縮小,區位、市場、勞動力、環境承載力等綜合優勢在上升,承接產業轉移、發展加工貿易比較優勢突出。”谷建全表示,“除了區位交通優勢外,鄭州為承接產業轉移還在多方面做足了功課。”鄭州新鄭綜合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中心、鐵路、航空兩個一類口岸等開放平臺相繼建成,汽車整車、肉類、糧食、食品、藥品、醫療器械、郵政轉運等七大進口口岸相繼獲批建設,取得了國際快件出口總包直封權和機場口岸簽證權,通關便利化程度不斷提高。
此外,鄭州扎實的職業技術教育,為鄭州市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資源要素保障。
獲批后,能給鄭州帶來什么?
“此次被認定為國家級加工貿易承接轉移示范地,等于是給鄭州的產業轉移帶來了一個‘金字招牌’。”谷建全表示,在同等條件下,對外招商引資、承接產業轉移時更有競爭力,更容易了。
“同時,進一步增強鄭州對外貿易的輻射與影響力。”谷建全說,另外,可以發揮鄭州市對外開放平臺完備的強大優勢,大力承接產業轉移,促進全市對外貿易和經濟社會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因此,我們要緊緊抓住國家實施加工貿易梯度轉移、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有利時機,發揮鄭州市區位、政策和人力資源等綜合優勢,努力推動引進項目早落地、早投產、早出口。
鄭州的規劃
實際上,從去年開始,鄭州市在列入加工貿易示范地候選城市名單后,就有了明確的規劃。
“鄭州市委、市政府出臺了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加快發展開放型經濟的意見,鄭州市財政每年安排5000萬元招商引資專項資金,對承接產業轉移項目給予獎勵,各縣市區安排專項資金支持產業轉移項目落戶。承接的產業轉移項目所繳納的土地使用權出讓金部分可繼續用于土地開發整理、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對轉移到產業集聚區的出口型企業,給予國內運費資助,除中央規定的項目外,免收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鄭州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另外,鄭州市政府還設立了對外貿易獎勵資金,每年市財政預算安排7000萬元,對外貿出口先進單位和企業進行獎勵。
按照計劃,到2020年,鄭州市有望建成國家綜合交通、通信樞紐和現代物流商貿中心,區域性金融中心,區域性科教文體及醫療衛生中心,先進制造業基地和科技創新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