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速分別比規模以上工業快8.6個百分點、3.3個百分點
1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021年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4.3%(以下增加值增速均為扣除價格因素的實際增長率),比2019年同期增長11.9%,兩年平均增長5.8%。從環比看,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月增長0.42%。2021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9.6%,兩年平均增長6.1%。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12月份工業產出同比增長4.3%,兩年增長均值5.8%,均較前一個月改善,且連續三個月改善,顯示工業動能增強,從兩年均值增速看,工業部門產出整體恢復至疫前水平。近幾個月工業產出改善,與官方制造業PMI指數表現基本一致,主要受全球需求保持擴張,國內保供穩價及紓困支持政策措施效果顯現,能源供給緊張與原材料投入成本壓力有所緩解,以及汽車芯片短缺出現邊際改善等因素帶動。
分三大門類看,12月份,采礦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3%;制造業增長3.8%;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7.2%。
分經濟類型看,12月份,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3%;股份制企業增長4.7%,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3.4%;私營企業增長4.7%。
1月17日,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2021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21年工業行業的增長面達到了95.1%,產品的增長面達到了73.4%。在分配環節,企業的營業收入、工資和利潤的增長是初次分配的主要來源。2021年1月份至11月份,41個工業大類行業營業收入同比都是增長的,增長面達100%;31個行業利潤同比增長,增長面超過80%。
進一步看,2021年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實現兩位數以上增長,增速分別比規模以上工業快8.6個百分點、3.3個百分點。分產品看,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集成電路、微型計算機設備產量分別增長145.6%、44.9%、33.3%、22.3%。
寧吉喆表示,2021年,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比上年增長14.2%,增速比上年加快4個百分點,延續了“十三五”以來兩位數以上的增長態勢。研發經費支出與GDP之比達到2.44%,比上年提高0.03個百分點。
“從趨勢看,工業產出有望保持平穩增長?!敝苊A認為,主要是國內防疫形勢向好,工業制造業產能利用率維持高位,工業企業部門利潤保持增長;從主要經濟體制造業PMI指數看,全球需求有望保持溫和擴張格局;國內能源及商品保供穩價政策措施疊加美聯儲政策收緊,預計原材料成本壓力將逐步緩解;隨著全球疫苗接種推廣,供應鏈逐步修復,將利好我國工業部門。
“不過,今年上半年或更長一段時間,考慮到全球疫情發展形勢仍不夠穩定,全球供應鏈與產業鏈修復有個過程,全球流動性及刺激政策仍保持寬松格局,供應瓶頸、原材料投入成本仍在不同程度影響工業上下游生產。”周茂華說。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鄭后成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2022年全球經濟復蘇力度較2021年減弱,出口對工業增加值的支撐力度大概率邊際下降。疫情“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壓力持續存在。但預計“雙碳”對工業增加值的壓制力度將減輕,“拉閘限電”現象在今年不會出現。2022年PPI同比大概率逐季下行,中下游企業的生產積極性得到提振,房地產和基建投資將得到邊際改善,因此預計剔除基數效應后,2022年工業增加值增速高于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