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發布的最新價格信息顯示,本周國內單晶復投料價格區間在20.2萬-21.7萬元/噸,成交均價小幅下滑至21.15萬元/噸,周環比降幅為1.26%;單晶致密料價格區間在20萬-21.5萬元/噸,成交均價下滑至20.82萬元/噸,周環比降幅為1.33%。
這已是硅料價格連續第二周下跌。
7月7日,硅業分會的價格信息顯示,當周國內單晶復投料成交均價小幅下滑至21.42萬元/噸,周環比降幅為1.38%;單晶致密料成交均價下滑至21.10萬元/噸,周環比降幅為1.12%。
這是多晶硅價格連續上漲20周后,經過連續兩周持平后的首次下跌。
硅業分會表示,本周硅料價格小幅下滑,主要是由于一線硅片企業開工率維持低位運行,減少的部分采購量影響了硅料企業的長單需求。但硅料企業為保障下游用戶的長期穩定供應,仍選擇保留長單,因此積壓了少量正常流轉庫存,成為下游壓價或市場預期下跌情緒的支撐。
隆眾資訊光伏分析師王思敏對界面記者表示,今年1-6月,中國多晶硅市場價格整體保持上行走勢,累計漲幅高達159.3%,主要原因是短期內供需失衡。2020年末至2021年上半年,由于下游硅片企業后續大量新擴建產能計劃,為保證原料穩定供應,硅片供應商紛紛與上游多晶硅生產商簽訂大量長單鎖定協議。
據隆眾資訊統計國內多晶硅企業長單簽訂情況,今年已簽多晶硅長單量預估約在51萬-61萬噸,但國內多晶硅新擴建產能多計劃在2021年四季度前后投產。
不斷上漲的硅料價格,已影響到下游需求。光伏制造可大致分為硅料、硅片、電池片及組件四個環節。
王思敏稱,硅料上漲至21萬元/噸后,下游產業鏈各環節利潤不斷壓縮,尤其部分組件中小型廠家已經開始出現成本倒掛,部分終端光伏電站由于組件價格高位,開始延遲裝機計劃,導致國內組件廠家庫存壓力較大。
王思敏稱,6月國內部分小型組件廠家開工只有3-4成。需求端萎縮層層傳導至上游材料,使硅料漲勢漸止。
對于下半年硅料市場情況,硅業分會表示,因6月下旬京運通、高景、弘元等硅片新產能陸續建成投產,從三季度開始對硅料的需求將有較大支撐。與此同時,8月將有四家萬噸級硅料企業計劃檢修,產量環比大幅減少。因此,多晶硅價格下跌幅度有限。
硅業分會預計,四季度將有50-100 GW硅片新產能陸續釋放,同期硅料產能幾乎無增量,加之年底前終端搶裝對需求的強力支撐,預計屆時多晶硅市場有再次形成階段性供不應求局面的可能。
王思敏也表示,硅料或在需求端壓制下重心小幅波動,不排除有向下微調可能,但預計幅度有限,主要由于三季度部分主要企業仍有檢修預期,且硅料新擴建產能年內釋放有限,整體供應面還是略緊的狀態。
王思敏稱,若產量釋放周期按三個月左右計算,國內多晶硅供應量將在2022年初方有大量釋放,2021年內整體供應量仍顯緊張。貨緊局面將支撐多晶硅市場價格維持堅挺走勢。
據硅業分會統計數據,截至2020年底,國內多晶硅企業產能排名前五依次為:通威集團(600438.SH)旗下永祥股份9萬噸,保利協鑫能源(03800.HK)8.5萬噸,特變電工(600089.SH)7.2萬噸,新疆大全7萬噸,東方希望4萬噸。
通威股份上周發布公告稱,將在樂山投資140億元用于年產20萬噸的多晶硅項目。
該項目分為兩期實施,其中一期投資預計70億元,計劃2022年年底前投產,二期項目視情況而定。
樂山一期項目按計劃投產后,通威股份明年底多晶硅產能將達33萬噸;兩期項目全部投產后,該公司產能將達43萬噸。
半年業績預告顯示,通威股份上半年預計歸母凈利潤28億-30億元,同比增長177-197%。
國盛證券對此表示,這主要得益于下游需求高速增長,多晶硅料價格持續上行,同比去年大幅提升,該公司多晶硅料業務滿產滿銷。
截至7月14日收盤,通威股份股價報收4.22元,下跌5.52%;特變電工報收14.17元,下跌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