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河南黃河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獲評“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
得知這一喜訊后,河南黃河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喬秋生說:“今年是成立100周年,獲此殊榮,是鼓勵也是鞭策。黨和國家為企業發展提供了好的政策,我們將順應時代發展,堅定信心,心無旁騖,開拓創新,踏踏實實做好實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作出新的貢獻。”
借著改革開放的東風,以創辦于1979年的長葛縣第二化工廠為前身的黃河集團,依靠黨的建設,經過40多年發展,以“振興民族超硬材料工業”為己任,順應時代潮流,銳意改革創新,不斷轉型,現已是世界最大的人造金剛石制造基地。
實干創造未來
以3000元起家,經過數次轉型,從一家生產石棉瓦的“農民辦的企業”成長為世界最大的人造金剛石制造基地并成立許昌第一個民營企業黨支部和黨委。
提起黃河集團,不少長葛人還是會說“黃河磨具廠”,而這個磨具廠只是黃河集團數次轉型中的一個縮影。
圖為1981年的長葛縣第二化工廠廠區
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精神鼓舞下,在一無資金、二無場地、三無人才、四無項目、五無設備、六無技術的情況下,1979年,老一輩“黃河人”以自有的3000元錢,租用原和尚橋公社坡岳大隊第五生產隊的部分農田,借用坡岳大隊在路邊從事竹編副業生產和自行車修理的6間瓦房及3間開“干店”的草房,開始了艱巨的籌建工作。
一年后,黃河實業集團公司的前身——長葛縣第二化工廠,掛牌開業。“長葛縣第二化工廠”,以僅有的三口大鍋、一口大缸、借來的“瓦模”,以及借來的辦公桌椅、炊具等,在這樣簡陋的條件下開始了石棉瓦的生產。
化工廠隨后又上塑料編織袋這一新的項目,并更名為“長葛縣塑料制品廠”,到年終,共建成制瓦、拉絲、織布、機修等四個車間,建成北庫房、南庫房、餐廳、辦公室、宿舍共計83間,建筑面積2105平方米。建成氯水池、圍墻等生產、生活設施。全年完成銷售收入357551.70元,利潤100439.44元。而當時黃河工人平均工資為49.79元,已接近當時國企工人每月53.35元的工資。
經過數年轉型發展后,1985年塑料廠由木織機生產編織袋一步跨入人造金剛石制品的高新技術領域,公司名稱也從“長葛縣塑料制品廠”更名為“河南技術經濟研究所附屬廠”。同年,公司成立黨支部,這是許昌市第一家民營企業黨支部,正是依靠黨的建設,老一輩黃河人銳意進取,帶領企業駛入發展快車道。
“河南技術經濟研究所附屬廠”認定了當時還處于試驗階段的項目——“人造金剛石磨盤”,不惜重金與科研院所合作,于當年6月中旬合成了第一組人造金剛石磨塊,并在7月份開發出了第一臺人造金剛石水磨石機并取名為“旋風”牌。從此,這種以“旋風”命名為品牌的金剛石水磨石機,及其后來形成的7大類18個系列149個品種367個規格的“旋風”產品迅速風靡全國,而且還走向20多個國家和地區。
黃河集團現已發展成為總資產174億元,占地6.1平方公里,涵蓋19大類有2170個品種產品的國家大一型企業,是世界最大的人造金剛石制造基地,行業排名世界第一。
當時的“河南技術經濟研究所附屬廠”領導層并沒有為此而松口氣,沒有停下前進的腳步,他們從市場經濟客觀規律著眼,以戰略眼光明確提出:“金剛石水磨石機不能十年一貫制!現在就必須著手大力開發金剛石鋸、切、鉆,拋光系列產品,還要自己生產金剛石!”并把目光投向國際市場,響亮地提出“要走出國門,去掙洋人的錢!”。也正是這個決定,才有了后來的“黃河磨具廠”“黃河旋風公司”,乃至今天的黃河集團。
1994年,公司成立許昌市第一家民營企業黨委,現有18個黨支部,460名黨員。40多年來,黃河實業集團黨委領導公司上下堅持按照“圍繞經濟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工作思路,繼承和發揚老一輩人艱苦奮斗、敢闖敢干、聚焦實業、做精主業的精神,持續增強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實現了高質量黨建與高質量發展的互促共贏、同頻共振。
從一家“農民”式企業發展成為中日合資企業、上市企業乃至高科技企業集團,黃河集團早已從“農”字里脫胎換骨,但“為國、為民、為廠、為家”和不同時期的后一個“為”:“為農民走出一條新型致富路子” “為走向國外掙洋人的錢”“為成為跨國企業集團”等提法構成的“五為宗旨”卻薪火相傳,被黃河人奉為圭臬。
回顧黃河集團創辦至今的數次轉型之路,無不體現著長葛人“敢想、敢干、敢拼”的精神,更是黃河實業集團黨委“實干創造未來”的最好詮釋。
挺起民族超硬材料脊梁
“這樣的大項目,從立項到產業化一般需要5年時間,在‘黃河’只用一年半時間,這是一個奇跡!由一家民營企業領軍搞成,更是一個奇跡!”
黃河實業集團黨委領導公司上下以“振興民族超硬材料工業”為使命,持續強化黨的領導核心作用,實現超硬材料及相關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蝶變,成為全球行業的引領者。
超硬材料是世界上迄今為止最為堅硬的新材料,對國民經濟的發展有數百倍的杠桿撬動作用,可以說超硬材料及制品的研究與應用折射出一個國家的科技發展水平。
早在1988年黃河集團就從張家口探礦機械總廠購來幾臺6×800噸的壓機開始了金剛石的規模化生產。但生產出來的金剛石品級很低,在國際市場上,像這種品級的金剛石每克拉一度只能賣6美分。1995年,的金剛石雖然年產量達4億克拉,論產量是世界第一,但卻因品級低而無法躋身超硬材料的世界強國。金剛石合成設備的落后,已經成為我國超硬材料工業的瓶頸。
黃河集團邀請了包括中科院院士和幾十位專家教授在內的近百位專家,投入科研經費2億多元,黨員干部沖鋒在前,圍繞機械加工、液壓傳動、高壓物理、自動化控制等方面展開了一系列的研究開發和合作,成功開發了符合發展需求的金剛石合成設備——六面頂人造金剛石壓機。
1996年8月27日拍板,1997年3月26日便生產出第一臺6×1500噸樣機,10月28日通過省級技術鑒定,而到1998年年底已有100臺這種被正式命名為“UDS-6×1500噸-I型”壓機投入金剛石的規模生產。
大型壓機的研制成功,使金剛石的質量和產量得到大幅度提高,不僅挺起民族超硬材料脊梁,也給金剛石行業帶來了革命,對我國金剛石行業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黃河集團下屬骨干企業河南黃河旋風股份有限公司于1998年上市,成為全國超硬材料行業第一家上市的民營企業。
事后,時任長沙礦冶研究院院長陳啟武感慨地說:“這樣的大項目,從立項到產業化一般需要5年時間,在‘黃河’只用一年半時間,這是一個奇跡!由一家民營企業、一個民營企業家領軍搞成,更是一個奇跡!”
如今,在車間里、在壓機旁、在實驗室,黃河集團的黨員先鋒崗、青年突擊手等黨員干部崗已實現全覆蓋。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同樣為企業科技創新注入強大動力。黃河集團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堅持把科研創新作為發揮黨員作用的主戰場,建立黨員人才領銜的科技攻關團隊,在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同時,為我國超硬材料行業產品結構調整、制品質量提升匯智賦能。
黨員武璽旺博士帶領5名研究生黨員在超硬材料產業上游攻關,開發了JF08、HWF925、SF321、SF341等多款產品,穩固了公司在全球超硬材料制品用合金粉末行業的龍頭地位。黨員王適博士、汪曙光工程師、胡軍恒工程師帶領36名黨員組建科研攻關團隊,在“粗顆粒高品級金剛石”“寶石級大單晶”“培育鉆石”“特大單晶金剛石高溫高壓合成裝備”等方面實現技術突破,創造經濟效益2.6億元。
不斷學習帶來創新思路
“縱觀黃河40年多發展歷程,從3000元起步到如今擁有超硬材料、智能制造、新能源等多個板塊,每次重大發展都是孜孜不倦地學習創新帶來的!”
“縱觀黃河40多年發展歷程,每次跨越都離不開自我突破,而突破的前提是學習!從3000元起步,到如今擁有超硬材料、智能制造、新能源等多個板塊,每次重大發展都是孜孜不倦的學習創新帶來的!”黃河集團總經理胡新英說。
打造學習型組織,黃河實業集團黨委搭建了多種學習平臺——開展“悅讀分享”、舉辦“黃河大講堂”……2017年6月以來,黃河實業集團黨委通過打造多種學習平臺,讓黨員干部乃至普通員工增加新知識、改變舊思維、探索創新路!
“作為學習型組織,集團黨委致力打造多種學習平臺,‘悅讀分享’不僅讓黨員、、一線員工的才華得到展示,也在全公司營造了濃厚的學習氛圍。”黃河集團文化部部長張振強說。
4年多來,黃河集團每2個月組織一次“悅讀分享”活動,至今已舉辦24期。每次有4位分享者自選主題進行分享,除近80名傾聽者外,還有各分廠辦公室主任作為評委進行打分,最終根據評分進行不同程度的獎勵。
談到舉辦“悅讀分享”活動的初衷,張振強說:“在新經濟背景下,未來真正出色的企業是能夠使各層級員工全身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斷學習的組織——學習型企業,而‘悅讀分享’無疑是一個全員參與的平臺,在這里每一位員工都有展示自我的機會,每一位參與者都能得到自我提升。”
“黃河大講堂”是黃河實業集團黨委為打造“學習型企業”、鍛煉基層黨員干部而創建的舞臺,授課形式為參加學習的基層管理干部輪流授課。通過這個平臺,鍛煉和發掘一批“講師型”人才,為企業鍛造“學習型企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良好的學習氛圍帶動了員工自我學習,進而學以致用——機電制造事業部把不少好點子、好想法變成了現實:葉蠟石生產線用上了壓塊機器人,生產效率是原來的2倍,保障安全生產的同時能有效控制產品質量;設計改進了液壓自動沖剪線,采用人工編程自動下料、自動壓印、自動沖剪,重量輕、噪音低,大大節約了生產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研究生產出了超高效節能永磁電機,啟動時不需要控制器,通電即可啟動,主要用于公司內部節能改造。
張振強介紹說:“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在集團黨委帶領下,公司上下不但學黨史、新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還學習企業發展史。這是為了更好地傳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更好地激勵黨員干部,立足崗位,把學習成果轉化為工作動力,為公司發展注入更強大的紅色動力,實干創新,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將黨建文化與企業文化相融合,增強黨建對企業發展的引領內核,黃河實業集團黨委堅持黨員優先選用,讓黨員有位置。實施“后備人才計劃”,大力選拔優秀年輕后備黨員干部、人才到生產經營一線。218名優秀人才進入后備干部庫,56名80后干部走上重要管理崗位,所有干部、人才中,黨員占95%。近年來,公司黨員中一大批愛崗敬業、銳意創新、勇于擔當、無私奉獻的先進模范人物脫穎而出,其中全國人大代表1位、全國勞模3位、河南省勞模2位,中原大工匠1位。
鑄就世界品牌,實現產業報國
“我當年當兵是保家衛國,現在搞企業同樣是保家衛國。搞企業就要依法經營,誠實守信,為國家多納稅,為社會多安排就業崗位。”
搶抓歷史機遇期,黃河集團聚焦超硬材料,堅定夯實主業、做強實業的決心和信心,從工業級金剛石到培育級鉆石,跨進了千億級發展主航道。
圖為黃河工業園鳥瞰圖
“在發展中通過科研創新,實現由制造向創造轉變,由速度向質量轉變,由產品向品牌轉變,激發公司的活力和創造力,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喬秋生說,進而逐步實現“設備換芯、機器換人、生產換線”,推動公司向專業化、智能化方向發展,振興民族產業,鑄就世界品牌,實現產業報國。
據介紹,金剛石憑借超強的導熱性能、光學性能,成為我國確定發展的第三代半導體材料中的重要原材料,而半導體是以大克拉高純度金剛石為主體的應用領域,具有萬億級市場規模。黃河集團已開始布局光電熱應用、第三代半導體應用、軍事和航空航天等領域,目前已與多所高校建立合作關系,成立了光電材料省級重點實驗室,同時大量儲備相關人才,將在解決芯片等卡脖子工程難題中發揮重要作用。
喬秋生經常說:“企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黨的改革開放政策,離不開各級黨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企業要富而思進!我當年當兵是保家衛國,現在搞企業同樣是保家衛國。搞企業就要依法經營,誠實守信,為國家多納稅,為社會多安排就業崗位。”
正是懷著這樣一顆感恩的心,在企業發展之初,黃河集團就提出了“一保國家稅收、二保員工工資、三保企業發展”的發展宗旨。多年來,公司堅持這一做法,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累計納稅50多億元,一直穩居長葛納稅榜首,為經濟建設作出了卓越貢獻。
黃河集團始終秉承取之于社會、回報于社會的原則,培育地方特色產業集群,從技術、人才、產品、銷售等環節,全鏈條幫扶30多個建筑機械加工企業逐步發展壯大,間接帶動30多萬人就業。深度參與“千企幫千村”,投資建設12所“黃河旋風小學”,全力支持脫貧攻堅、支持鄉村振興。近年來,黃河實業集團在捐助金秋助學、希望工程、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方面的資金累計達1.86億元。
黃河實業集團黨委先后被評為“全國民營企業雙強百佳黨組織”“河南省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示范點”;黃河集團先后獲得了“全國最佳經濟效益鄉鎮企業”“全國民營企業管理先進單位”“全國重合同守信用企業”“省軍民共建文明單位”“河南省民營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雙文明建設標兵單位”“全省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示范點”等一系列榮譽。
“榮譽的獲得,既是對我們工作的肯定和表彰,又是對我們向更高目標邁進的鞭策激勵。”喬秋生說,今后我們將堅持黨建引領,牢記責任,繼續熱心公益事業,真情回報社會,為社會的穩定與和諧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