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中國光伏的打壓在進一步加劇。據當地時間6月23日美國商務部公布的文件,有五家中國企業被列入實體清單,涉及合盛硅業、新疆大全新能源、新疆東方希望有色金屬以及新疆協鑫新能源材料等。
這些中國公司向美國出口、再出口和轉讓技術將需要獲得額外的許可。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限制范圍甚至超出此前預期,實體清單中包括的合盛硅業(子公司)是國內工業硅主要供應商,這說明對多晶硅的打壓,已經追溯到其上游。
圖片:羅仕證券的分析師表示,進口光伏組件可能需要不含任何合盛硅業成分的證明才能進入美國。
來源:NREL
一位業內人士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如果非新疆產地的多晶硅不使用合盛工業硅,行業將面對巨大的供應鏈調整。同時,目前多晶硅供應緊張,新疆的供貨占大頭,不用新疆多晶硅基本不可能。
多晶硅遭“打壓”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我國多晶硅產量不斷增長,到2020年,國內多晶硅名義產能42萬噸,產量達到39.6萬噸,占世界總產量的73%,2021年產量預計達到45萬噸。另據硅業協會口徑,新疆多晶硅產量21.4萬噸,占比達到40%以上。
▼下方是廣告
截至2020年末,上述企業中,新疆大全擁有7萬噸的多晶硅生產能力,產品質量達到電子級多晶硅產品質量要求;保利協鑫多晶硅產能為8.5萬噸,東方希望擁有4萬噸。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今年初,就有消息稱全美最大的勞工組織要求全面抵制新疆生產的多晶硅。而從此次企業名單看,美國對華多晶硅的“打壓”范圍實際更大。
合盛硅業主要從事工業硅及有機硅等硅基新材料產品的研發、生產及銷售。其中,工業硅是由硅礦石和碳質還原劑在礦熱爐內冶煉成的產品,主要成分為硅元素,是下游光伏材料、有機硅材料、合金材料的主要原料。
因此,如果限制范圍追溯至工業硅,其影響范圍可能出乎此前預料。合盛硅業具有80萬噸年產能,是我國目前最大的工業硅生產企業。據業內人士介紹,國內大部分多晶硅企業,國外包括德國瓦克,韓國OCI等,都是合盛工業硅的客戶。
美國真實目的或為打擊中國組件出口
多晶硅是光伏產業鏈中的上游環節,下游環節依次為硅片、電池片、組件,最后到終端電站。目前,多晶硅供應處于緊平衡狀態,而以合盛硅業、新疆大全等為例,本身也沒有對美國多晶硅的出口。據路透社報道, 合盛硅業在一個投資者平臺上表示,該公司不直接向美國出口工業硅,因此美國禁令對其業務的影響有限。新疆大全最新回應稱,公司目前沒有直接向任何美國公司銷售產品,也沒有向美國公司采購產品;考慮到美國光伏市場需要的硅料占全球10%左右,不會“對公司業務產生重大影響”。
盡管如此,業內人士仍舊表示擔憂,美國商務部實施的實質性限制在于從禁止中國新疆產工業硅出口,然后是涉疆工業硅生產的多晶硅,最終到新疆產多晶硅生產的組件。
而想要在產業鏈中排除新疆產多晶硅,幾乎不可能實現。據其分析,如果非新疆產地的多晶硅不再用合盛工業硅,整個供應鏈需要進行巨大的調整。但是不用新疆產多晶硅基本不可能,且現在多晶硅供應緊張,新疆的供貨占大頭,即使調整,也是無米下鍋。
據了解,中國的光伏組件本來就因為“雙反”等限制,這些年都無法直接出口美國,出口美國的組件都是東南亞工廠,量也還不算太大。而業內真正擔心的是,不處理好或導致其他國家效仿跟進。
6月24日,外交部發言人對此事件回應稱,美方以謊言為依據,濫用實體清單打擊新疆光伏產業有關行徑,不僅違反國際貿易規則和市場經濟原則,也破壞了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從棉花到光伏,從農業到工業,美方以人權為幌子,不擇手段打壓新疆產業發展,損害的是新疆人民的生存權,發展權,也充分暴露出美方的真實目的不是關心事實和真相,也不是真正關心新疆人民,而是制造強迫失業,強迫貧困,禍亂新疆,遏制中國發展。
業內人士稱,目前需要警惕后續影響,但是對企業而言,站直了生意照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