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三個月,國內最大的鋁生產企業中國鋁業(601600.SH)終于再次上調了氧化鋁的出廠價格。不過,與其他有色金屬相比,鋁市場的處境依然略遜一籌,中國鋁業要想避免戴上“ST”的帽子實現全年盈利仍需努力。
中國鋁業昨天在其網站上公布,公司已將氧化鋁出廠價上調5.5%,至每噸人民幣2900元,最新報價從昨天開始生效。
這是中國鋁業自8月以來第二次上調氧化鋁的出廠價。該公司曾于8月18日將氧化鋁出廠價上調3.8%,至每噸2750元。
占據國內鋁市場半壁江山的中國鋁業,并不是第一個上調氧化鋁價格的企業,此前,一些非中鋁氧化鋁企業已經將現貨市場的氧化鋁報價每噸上調50元左右。
上海有色網的分析師張昕向《第一財經日報》分析,此次中國鋁業上調氧化鋁價格,主要受此前一些非中鋁氧化鋁企業調價影響的順勢而為,而最近,由于目前下游電解鋁企業開始年底備貨,氧化鋁供需相對偏緊,他預計現貨市場氧化鋁在后期還會有小幅上漲。
張昕同時認為,氧化鋁價格的上調,也有利于對電解鋁價格的推升作用。受前期各地為達到節能減排目標而限電的影響,很多電解鋁企業的產量受到影響,電解鋁的價格也有所上漲,目前16500元/噸左右的價格,已經比三季度平均15092元/噸的價格上漲了超過千元。
據本報了解,此時的氧化鋁和電解鋁價格,已經在企業的成本線以上,不過,由于此前價格過低,目前電解鋁的價格依然接近電解鋁企業的平均成本線(16000元/噸)。
“由于現在決定有色金屬價格的因素不只是供需關系,還有匯率和國際市場政策因素等影響,而鋁產品在期貨市場上與其他有色金屬產品相比,一直缺乏活躍性,因此上漲的幅度也不如其他有色金屬大。”張昕表示。
這對于成本原本就高于同行的中國鋁業來說,想要依靠四季度扭轉全年的經營形勢的壓力就更大。多位分析師對本報指出,除了成本高于行業的平均成本,四季度一些地方推行的限電限產政策,也可能進一步影響中國鋁業的經營能力。
繼今年二季度出現虧損后,中國鋁業又遭遇了三季度虧損1.18億元的窘境,而要避免戴上“ST”的帽子,中國鋁業就要想盡一切辦法來扭轉今年全年繼續虧損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