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新冠肺炎疫情成為2020年全球市場的主題,不僅是疫情確診曲線的起伏跌宕,歐美等海外主要股市大跌大漲的表現也讓投資者印象深刻,堪稱“魔幻”。與此同時,貨幣刺激、疫情反復、疫苗研發等事件無不牽動著市場的神經。
回顧2020年的海外股市,看看疫情給全球市場到底留下了什么。
“V”形反彈
對于海外股市來說,2020年是神奇的一年。就在同一年,海外市場經歷了恐慌式暴跌以及幾乎所有風險資產都在暴漲的狂歡。就在今年3月前后,全球股市僅在短短40個交易日內就出現了近30%的下跌,標普500指數也在這期間一度累計跌幅接近30%,標志著該股指創下了有史以來最急劇的修正。3月11日,這一天絕對是疫情給全球股市留下的最深刻“印記”。據不完全統計,當天有近11個國家的股市發生熔斷。截至3月底,這場恐慌性拋售抹去了全球股市12萬億美元的市值。
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全球主要國家大規模的寬松措施,市場似乎已經忘記了年初風險資產價格全線暴跌的傷痛,出現不同程度的“V”形反彈。盡管歐美等疫情反撲兇猛,但投資者將之后的希望都寄托在疫苗身上,海外股市沒有出現上半年那樣的“大震蕩”。
縱觀全球主要股指2020年的走勢,累計漲幅居前的包括韓國綜合指數、滬深股市、納斯達克指數和日經225指數等。截至12月28日,韓國綜合指數累計上漲27.8%,創下歷史新高;日經225指數上漲13.5%,滬深300指數上漲23.63%。截至上周五,納斯達克指數累計上漲42.7%。
此外,道指突破30000點,標普500指數自3月新冠疫情暴發觸底以來已上漲近66%,特斯拉等數十只個股的漲幅甚至更高。而眼看著這場美股“造富”奇跡愈演愈烈,不少美國市場的參與者也正不斷加大押注力度。美國金融業監管局的數據顯示,截至11月份,投資者以其投資組合作為抵押的融資余額達到創紀錄的7221億美元,超過了2018年5月份的前高點6689億美元。有人擔心,融資余額紀錄往往出現在股市大動蕩之前,是否會成為美股2021年的“地雷”?
相比之下,2020年歐洲股市的表現不盡如人意,英法德股市當中只有德國DAX指數維持上漲,英國股市的表現最差。截至上周五,英國富時100指數累計下跌近13%。自2016年脫歐公投以來,無論以英鎊還是美元計算,英國股市一直是表現最差的幾個主要股指之一。圣誕節前夕,英國在脫歐談判中取得了歷史性突破。盡管英國因為疫情升級了“封鎖”措施,但資本市場對脫歐的樂觀預期,讓英國股市自脫歐協議進展加速后逆勢反彈。英國股市能否在2021年“大翻身”,值得市場期待。
后疫情時代的風險
從暴跌到暴漲,全球股市“V”形反彈的出現離不開各國的寬松和疫苗的進展。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和資本市場帶來史無前例的巨大沖擊,但隨著各國央行和政府的大幅度放水,投資者對經濟復蘇展露樂觀態度,推動各國股市不斷上漲。與此同時,各國政府在貨幣和財政政策方面的快速有效應對避免了經濟陷入持久衰退。據不完全統計,全球范圍內目前已有超過50家央行降息或多次降息,部分地區和國家進入負利率時代。據彭博經濟研究的數據,美聯儲、日本央行、歐洲央行與英國央行今年在量化寬松政策上投入近5.6萬億美元。不過,Refinitiv的數據顯示,今年截至11月底,全球政府與企業總共發行了9.7萬億美元的債券和其他類別債務。
在最新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將萎縮4.4%,2021年全球經濟增長將反彈至5.2%。先鋒領航集團發布其2021年全球經濟及市場展望報告稱,2021年全球經濟的展望在很大程度取決于公共健康方面的進展,全球各大經濟體呈現不均衡的周期性增長,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增速將快于發達經濟體。從市場表現來看,明年股市回報將明顯高于債券。
如今,疫情的進展仍將主導明年市場的走勢,圍繞疫情的多個不確定性尚未消除:能否生產和能否分發足夠的疫苗。世界衛生組織的首席科學家Soumya Swaminathan博士認為,即便新冠疫苗已經出爐,但由于大范圍接種仍需時日,因此接下來的六個月對人類對抗新冠病毒至關重要。國際能源署近日再次下調了對2021年的預測,稱疫苗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才能開始扭轉疫情造成的損害。目前,海外新一輪疫情對全球經濟體產生的負面影響已經開始顯現,這些都是投資者在后疫情時代中所不得不警惕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