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年一度的中國(南安)水頭國際石材博覽會(簡稱“石博會”)如期在國內石材第一重鎮南安水頭鎮舉行。據悉,這是今年全球首個,也是唯一一個石材展會。
南安石博會,被認為是國內乃至全球石材業、建材業發展的重要風向標之一。在疫情沖擊以及復雜宏觀經濟和外貿形勢下,今年的展會,備受業界關注。記者進入展會現場,試圖一探究竟。
內循環化解困境
南安石博會,疫情背景下的一個全球石材盛會。
進入會展現場,記者看到,與往年相比,受疫情影響,今年的展會,來自境外的參展企業數量明顯下降,而來自國內各省市的參展企業數量卻呈現明顯增加的態勢。旺圣、庚茂、眾拓、國福、天邦、鼎源、三邦……近百家國內的石材龍頭企業,成為展會一道特別的風景線。
來自湖北麻城的旺圣石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彭伏慈告訴記者,這是他們第一次參加南安石博會。湖北麻城市是“中國花崗石之鄉”,盛產天然花崗石,石材產業是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源和支柱產業之一。“公司這次來到南安參展,目的就是希望在南安尋找到合作商,推動更多南安石材企業到麻城采購花崗巖礦石。”
與旺圣公司一樣,來自江西奉新縣的眾拓石業公司,擁有多座大理石、黃崗巖等多品類礦山資源,是當地石材產業龍頭企業。受制于自身的加工與銷售能力,眾拓公司正在全國范圍內尋找合作方。“南安石材業加工和銷售能力,在全國是十分有名的。我們此行前來拓展市場,目前已與南安多家石材企業達成初步合作意向。展會過后,我們就要到這幾家公司實地進行考察。”公司副總經理許華庚對記者說。
眾多國內石材企業前來參展,給南安石材業帶來了強大的發展動力。
南安石材協會會長王清安告訴記者,受疫情影響,目前,國外進口石材荒料價格“水漲船高”,整個南安石材業的境外采購成本增加了20%左右;今年下半年以來,部分南安石材企業,開始選擇從四川、江西、湖北、重慶等省市采購石材荒料,綜合成本大幅下降。
“相比境外采購,從國內的內陸省份購買荒料,不僅原材料更便宜,而且物流費用也大幅下降。與國外采購相比,綜合成本可以下降10%以上。”王清安告訴記者,越來越多的南安企業正在跟進,通過“內循環”擺脫原材料采購和漲價的困境。
設計提升附加值
設計與創意,是展會另一個亮點。
據了解,本屆“石博會”以“創意、智造、共融”為主題,邀請一批設計大師前來參會,為石材業高端智造“畫龍點睛”。
在大師先鋒石材設計聯展展廳,記者看到,在整個充滿藝術感的空間里,呈現多位設計大師的作品,從家具、室內、雕塑、建筑等不同領域、多個維度,演繹“一石一世界,一石一空間”,極富立體感與創造性。
現場,眾多南安本土石材企業的展位,也呈現出豐富的創意。
華輝公司采用了“石材畫廊”的形式,用石材打造的家具產品和墻壁裝飾石畫,不僅展現了石材的設計創意,同時也對其“石材全產業供應鏈”的定位作出了形象的展示。
東星集團則通過極簡的方式,展示公司旗下主打產品水磨石的花樣運用。東星集團水磨石事業部總經理陳耿斌告訴記者,水磨石近幾年是設計界的“寵兒”,很多設計師都喜歡用這種色彩艷麗又極富復古感的新材料,因而本次展會,他們把空間盡可能地做簡單,從而凸顯水磨石明亮的色彩。
在英良集團的石材創意倉庫——“五號倉庫”里,玫瑰石、珊瑚石、水晶石、半寶石、寒武石等來自土耳其、挪威、丹麥等30多個國家的800多種石材展品,被加工成各種創意石材工藝和裝飾產品。
凸顯設計與創意之美,成為當下南安石材企業發展的新風向。
英良集團董事長劉良告訴記者,近年來,南安石材業面臨產能過剩、銷售下滑、利潤趨薄等一系列問題,正是在這種逆境下,部分石材龍頭企業主動謀變,果斷將石材與文化創意相結合,著力提升產品附加值。
劉良認為,在內循環驅動消費升級的趨勢下,石材行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當前,對于南安石材企業來說,面對疫情的影響,抓住“內循環”機遇,力拓國內市場,變得尤為重要和迫切。
據南安市石材協會統計,目前在南安,主打文化和創意的石材企業總數達100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