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能源局發布2019年上半年光伏發電建設運行情況,截至2019年6月底,全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同比增長20%,全國光伏發電量1067.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0%。
有業內人士認為,2019光伏新政落定后,光伏補貼退坡,行業發展漸趨理性,在這樣的情況下,光伏裝機量仍然呈現增長狀態,可見我國光伏行業依然保持了迅猛的發展勢頭,并且市場化導向愈發明顯。預計國內需求將在下半年反彈, 2019年光伏新增裝機容量可能超過40GW。
數據顯示,2010年全國光伏補貼額度為7.9億元,而2017年這個數字已經增長為530億元,同時光伏補貼占可再生能源補貼比例從4%提升至34%,據業內人士推算,到2025年,我國可再生能源的補貼總需求將達到3萬億元,其中光伏會占到1.8萬億元,將會對社會造成巨大負擔。因此,光伏平價上網勢在必行。
光伏行業崛起初期,在補貼支持下,行業得以穩定并逐步踏上高速發展道路,但是同時行業也出現了一些亂象,若不及時處理,將對行業造成嚴重影響。平價上網對于規范光伏行業發展大有裨益,因其可以有效促進技術進步以及管理的提升。此外,光伏產業的健康高質量發展也需要無補貼的競爭市場環境。
2019光伏新政提出競價上網,作為平價上網的過度手段,競價帶來的產業巨變將是利好電站投資企業的最大因素。一方面競價極大緩解了補貼的資金壓力,讓補貼歷史遺留問題可以得到解決。另一個方面,光伏制造業則面臨著更為嚴苛的挑戰和新一輪的競爭。
實行新機制后,光伏發電發展的市場化導向更明確、補貼退坡信號更清晰、財政補貼和消納能力落實的要求更強化、“放管服”的改革方向更堅定。2019年是實行新機制的第一年,通過開展競價,推動了光伏發電補貼退坡,進一步堅定了光伏發電平價信心。2020年,很可能會迎來光伏平價上網的正式開端,光伏發電將真正走向市場化。
此外,近日,令行業頭痛已久的補貼拖欠問題也迎來福音。據行業內部消息透露,近期發改委和財政部已提出方案,請示解決光伏、風電等新能源的欠補問題,已得到國家領導的重點關注和批示。未來,隨著光伏補貼不斷退坡,補貼拖欠的歷史遺留問題將得到重視。
自2009年第一個光伏特許權項目獲批,距今整整十年。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王斯成在今年上半年的一次研討會上表示,十年來,中國光伏仍取得了值得驕傲的成績。從制造業來看,2018年中國光伏全產業鏈產品在全球市占率分別為:多晶硅占57.8%,硅片占89.6%,光伏電池占72.6%,組件占72%。從市場看,2018年國內市場新增裝機44.3吉瓦(GW),占全球市場的38.5%。從成本看,過去10年光伏組件、系統、和上網平均電價下降了90%以上。從產業規模看,年產值5000億人民幣,就業人口250萬,2018年光伏裝機占比9.2%,發電量占比全國發電量2.5%。
記者通過查閱資料發現,近年來光伏發展日趨理性,補貼逐年退坡,行業市場化導向明顯。2013年,中國正式實行光伏電站分區域的標桿上網電價政策,并對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實行電價補貼政策。同年規定,為盡早實現光伏平價上網,自2013年以后開始逐年下調標桿上網電價。經歷四年的電價調整,2018年的標桿電價已分別下降38.89%、31.58%、25%(光伏扶貧項目并不在電價、補貼下調的范圍內)。
當前,光伏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正積極通過各種方式降本增效,迎接平價時代。但面對層出不窮的降本方式,如何保證品質才是本質重點。光伏電站生命周期一般在20年以上,若電站組件產品是效率高,將會帶來高昂的運維成本,甚至會造成嚴重的發電量損失,直接提升度電成本。因此,行業若想要在市場化環境下長久生存及發展,必須將品質管控作為戰略重點。
從當前環境需求來看,未來三十年,全球太陽能光伏行業都將擁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可再生能源發展將在能源總消費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而緊跟政策步伐,降本增效后我國光伏行業將大大提升競爭力,未來全球競爭力將不斷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