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繼續保持穩定向好的發展勢頭。但對具體車企來說,面對汽車產業前所未有的變革及激烈的市場競爭,表現卻各不相同。本期開始,《扯扯車》欄目將陸續盤點上半年國內傳統車企、造車新勢力、跨國巨頭等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表現。
北汽新能源:品牌升級見實效
今年北汽新能源的產品開始向中高端轉型。比如上半年推出的EX5、EX3以及EC5等車型,走的均是中高端產品路線;此外,今年專門發布的獨立高端品牌ARCFOX,打的也是以此切入電動汽車中高端市場的主意。而北汽新能源上半年的銷量情況同樣也顯示,其銷量比重正逐步從A00級的EC“國民車”向A級的EU系列轉移。
種種跡象均表明,北汽新能源的品牌策略正在“由低往高”發展。
除了產品策略的變化,近日,北汽還收購了戴姆勒5%股份,成為了戴姆勒的第三大股東。雙方合作的消息一出,北汽藍谷的股價快速拉升,甚至一度沖擊漲停板。
不僅如此,在氫燃料領域,北汽集團目前已與豐田、億華通簽約開發2022冬奧會燃料電池大巴車,同時還確立了乘用車方面的氫燃料電池發展規劃。
2019年上半年,北汽新能源的發展確實好似一帆風順,但期間卻也被爆出過問題。今年4月,北汽新能源就曾被指研發費用過少,進而引發大眾質疑:僅憑目前所投入的研發費用,能否保證北汽的核心技術在未來的競爭中保持不敗?
總體而言,北汽新能源目前的發展似乎仍在向好的方向發展,但不知在“后補貼時代”,曾充分享受政策利好的北汽新能源,能否繼續保持其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巨頭地位。
比亞迪:加速擴張“朋友圈”
比亞迪今年上半年的發展還是一如既往地“穩”。
在產品方面,比亞迪今年除了繼續豐富王朝系列的產品矩陣外,還圍繞著 “e網”系列產品對現有產品陣容做了進一步完善。
同時,今年4月,比亞迪常州工廠項目正式落地,將在常州建設年產40萬輛新能源整車以及核心零部件的產業園;在動力電池方面,比亞迪位于重慶和長沙寧鄉的動力電池生產基地,分別在今年2月和5月開工建設;而在產品的外觀設計上,比亞迪全球設計中心也在6月份正式落成。
除了自身實力的增長,今年上半年比亞迪的“朋友圈”也擴張明顯。先是與在AI、5G、云計算等領域領先的華為牽手,力圖在汽車智能網聯、智能駕駛以及智慧云軌、智慧園區等方面展開深度合作;后與豐田成為合作伙伴,計劃共同研發生產新款電動汽車與電池。
低調的比亞迪在上半年可謂是 “悶聲發大財”的代表,而面對剛剛開始的“下半場”,不知道比亞迪會面臨怎樣的挑戰。
江淮汽車:“翻身仗”前景不明
相比北汽新能源和比亞迪的“春風得意”,江淮汽車在今年上半年的發展可謂是“流年不利”。
此前江淮和蔚來共同合作生產的電動汽車ES8,在今年仍多次被用戶爆出質量問題。5月身陷排放丑聞,因涉嫌污染控制裝置以次充好,被北京市生態環境局要求繳納1.7億元的行政處罰。國內市場的下滑、國際市場的萎縮,更是使得江淮汽車今年處于內外交困之中。另據江淮汽車披露的財報數據,一季度江淮汽車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驟減69.13%,企業資金狀況不容樂觀……
在此情況下,被江淮汽車寄予厚望的新能源業務似乎顯得尤為重要。據了解,今年上半年,江淮純電動乘用車累計銷量為3.9萬臺,同比增長95.01%。業內分析認為,江淮純電動乘用車的增長,一方面與新能源汽車整體的高增長有關,另一方面,也與江淮汽車在純電動車領域的銷售基數較低有一定關系。
在此背景下,江淮未來如果無法抓住與大眾合作的機會增強自身實力,在補貼退坡的背景下,其能否憑借新能源汽車再打贏一場“翻身仗”仍是未知數。
吉利:產品熱銷難驅“自燃”陰霾
作為明星車企,吉利集團上半年不只在傳統燃油車領域勢如破竹,其交出的電動車“成績單”同樣亮眼。據不久前公布的數據,其上半年總銷量為65.17萬輛,其中新能源和電氣化車型的累計銷量為5.76萬輛。
不過,新能源汽車銷量的走高卻并不能掩蓋吉利新能源汽車安全隱患的瑕疵。據了解,近兩個月以來,吉利汽車已被爆出兩起自燃事故,分別是5月17日河北定州的一輛吉利星越在街頭發生自燃,7月5日武漢市洪山區的一輛吉利帝豪電動汽車在充電時發生自燃。
在此情況下,抓緊調查事故原因并公之于眾是重中之重。然而截至目前,吉利汽車官方甚至沒有回應上述自燃事故,兩起車輛自燃事故的原因也并未公布。
自上市以來,吉利帝豪就獲得了不少消費者的認可,6月份更是在所有新能源汽車的車型中取得銷量第五的好成績。但這兩次的自燃事故卻為吉利敲響了警鐘,未來吉利想要走好新能源汽車的道路,恐怕還得在安全這道防線上下一番苦功夫。
上汽乘用:大打“價格戰”換銷量
2019年是上汽新能源征戰市場的第5年,其今年的銷量目標是在2018年的基礎上再翻一番,達到20萬輛。
目前隨著榮威和名爵在新能源領域的加速布局,上汽新能源車型上半年的銷量已超8萬輛,增長40%,但僅完成全年銷量目標的40%。
據了解,作為上汽乘用車早期在新能源領域的布局,PHEV車型已經連續5個月呈同比下滑狀態;而作為上汽進入高端純電市場的得意之作,榮威Marvel也處處碰壁,銷量遠不及預期。此前因為國六標準與新能源補貼新政的落地,上汽乘用車旗下的新能源車型紛紛大幅降價。未來如何不靠“價格戰”來讓消費者買單,或是上汽下一個需要解決的難題。
奇瑞新能源:銷量遠遜預期
今年2月,奇瑞以連接螺栓可能出現松動存在安全隱患為由,召回了8500輛瑞虎3xe純電動汽車,再次引發了大眾對電動汽車安全性的關注。
除了產品質量曾引起關注,奇瑞新能源上半年的銷量也不容樂觀。據了解,奇瑞新能源今年的銷量保底目標是10萬輛,挑戰目標是15萬輛。但今年1-6月,奇瑞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26760輛,僅完成了保底目標的26.8%。
據了解,面對內外困境,奇瑞目前正在為上市做準備,并計劃將奇瑞新能源技術公司更名為奇瑞新能源股份公司。
造車“燒錢”,面對補貼的退坡,為應對接下來的競爭,奇瑞在新能源汽車方面需要投入更多資金,而上市是獲得融資的最基本途徑之一。但值得注意的是,上市的新能源車企已經不在少數,發展順利的卻不多。上市之后怎樣才能發展得更好,或許才是奇瑞新能源最應該關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