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隨著廣汽乘用車宜昌工廠收尾工作陸續完成,這個年產20萬輛整車的項目,迎來了從建設期轉入運營期的全面過渡。
數據顯示,上游重慶與下游武漢之間,每年約有120萬輛商品車通過長江航道“翻壩”,預示著上下游區域間旺盛的商品車需求。然而,在此之間,卻沒有較大汽車生產基地布局。
放眼省域,作為汽車大省的湖北,已吸引一汽、東風、上汽等汽車集團在此布局,但多分布于武漢、襄陽、十堰等地,且仍有多家汽車集團還未落戶,全省汽車產業走廊里,汽車品牌仍有空白。
低飛濺、低能耗的冷金屬過渡焊接(CMT)工藝
彼時,作為世界企業500強排名202名的廣汽集團,正舉全力發展自主品牌廣汽傳祺,并已在廣州、杭州、新疆等地布局了多個生產基地,但長江經濟帶、中部地區,仍是其戰略布局的空白。
早在6年前,宜昌就與廣汽集團、河北中興展開戰略合作,牽手成立廣汽中興(宜昌)汽車有限公司,雖因種種原因,項目最終止步于2016年1月,但再度攜手,基礎良好。
焊裝車間自動化率高達100%,應用邊緣計算及人工智能自動調節最優參數
廣汽乘用車副總經理、宜昌分公司總經理梁偉彪坦言,得知廣汽傳祺將布局新基地后,不乏經濟實力更強勁的城市前往對接,“建設一個相當規模的基地,基礎條件是汽車企業落戶重點考慮的因素。”
因而,資本都是“用腳投票”,發展環境不優,資本就會“走掉”。特別是對于帶動性較強的汽車產業,項目落戶離不開零部件廠商以及材料、交通、人才等直接和間接配套要素的強力支撐。
縱觀宜昌,盡管綜合實力位居全省第二,也曾有過汽車產業的探索,但相較于經濟發達地區,這些因素仍存在差距?!皩嵤虑笫堑刂v,在已有的汽車產業基礎上,宜昌相對薄弱。”梁偉彪評價。
三維全自動立體智能合車技術
掣肘項目落戶的基礎薄弱、配套不全等劣勢在逐漸消融。“我們為宜昌發展汽車產業的決心和意志所感動。”2017年3月21日,廣汽集團簽訂協議,全面打造廣汽乘用車宜昌生產基地。
兩年前的宜昌,踩下粗放式發展的剎車,對化工產業實施“關、改、搬、轉、治、綠”,騰退的環境和能源空間,亟待填充新的動能。其中,已積聚多年經驗的先進裝備制造產業領域,就是重點方向。
正在全球化布局的廣汽集團,亟待完善華中地區的汽車產銷服務,以實現在粵港澳大灣區、長江經濟帶、一帶一路的全面布局。
座椅安裝采用高精度3D定位
雙方對項目的精準定位,決定了這次合作并非投資饑渴癥主導下的盲目舉債投資或者盲目擴大規模,而是順應產業發展趨勢?!绊椖繂又?,我們就將宜昌基地定位于打造廣汽集團高效率、高質量、節能環保型世界級智能制造標桿工廠?!绷簜ケ胝f。
具體而言,項目貫徹“工業4.0”理念及創新廣汽生產方式,主要生產全新一代GA6等廣汽傳祺A級及B級產品?!盀榱诉m應新能源汽車發展趨勢,宜昌基地兼具新能源汽車設計生產能力?!睆V汽乘用車宜昌工廠沖壓科科長馮奕強說。
帶著對高質量發展的不懈追求,2018年1月8日,在冬末的尾寒還未退卻之時,廣汽乘用車宜昌項目在猇亭區正式啟動建設,總占地面積約1400畝,規劃建筑面積22萬平方米,投資35.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