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司長陳燕海在5月27日舉行的2009中國化工園區發展論壇上透露,按照國家產業政策要求和國家級工業園區(基地)的認定標準(條件),5年內國家級基地數量將嚴格予以控制。
陳燕海表示,積極推進工業園區(基地)健康發展,既是優化產業結構和布局的客觀要求,又是加強行業管理的工作重點。
從去年11月份開始,工業和信息化部對工業園區工作開展調查研究,并起草了《國家級重點產業發展基地認定管理暫行辦法(討論稿)》。
園區建設取得長足發展
陳燕海說,近年來,我國各行業的園區建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各地積極創建了一批國家級工業園區,包括各種形式的工業集聚區、高新技術區、科技設計園區、循環經濟區等。其中化工園區的發展和建設尤為迅速,很多園區根據石化工業的內在規律和客觀條件,按照石化工業產業鏈的上下游關系,優化配置資源,集中集約化布局,突出功能和特色。經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已涌現出一大批石油化工、鹽化工、煤化工、精細化工等產業集群。
他表示,當前,以工業園區為主要載體的產業集聚發展已成為世界范圍內產業發展的基本趨勢。近年來,我國各類工業園區(開發區)發展迅速,已成為許多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成為我國現代制造業發展的重要載體。積極推進工業園區(基地)健康發展,有利于優化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有利于集約使用土地資源,集中進行環境治理;有利于促進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對于加快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推進工業園區健康發展
陳燕海表示,積極推進工業園區(基地)健康發展有幾個基本原則:一是科學規劃、有序推進。嚴格按照國家產業政策要求,遵循工業園區(基地)發展內在規律,結合區域優勢和特色,科學規劃、合理布局。二是示范帶動、全面提升。依托國家已公告的產業集聚區,創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國家級工業園區(基地)。三是突出特色、創新發展,充分體現新型工業化特色,發揮產業集聚、專業化配套,提升特色經濟發展水平,推動優勢要素資源向“基地”集中。
對于國家級工業園區(基地)的認定條件,陳燕海透漏,主要考慮因素:一是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產業政策;二是要具備明顯的產業集聚效應;三是自主創新方面具備較高水平;四是配套服務體系完善;五是節能減排等指標達到國家有關標準;六是有地方財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