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市坐擁名山名湖,花崗石儲量豐富,探明儲量達15億立方米,石材產業形成了“百家企業、千萬稅收、萬人就業”的規模,產品遠銷世界各地。
但是,粗放的開采加工,導致礦區千瘡百孔、滿目瘡痍,曾經被秀峰村村民戲稱為“十里畫廊、塵土飛揚”,2016年被列入中央環保督察問題整改清單。廬山市堅持問題導向,積極落實整改任務,破舊立新,啟動了花崗石開采加工轉型升級改造,讓石材產業走上一條規模化、環保化的生產新路,徹底解決石材污染擾民問題。
永久性關停花崗石加工企業(點)433個
為改變石材加工的亂象,廬山市確定了“整頓、規范、提升”的總體思路和“先疏后堵、堵疏結合、一證一采、環保生產”的整治方案。
該市先破后立,對環廬山公路兩側石材加工企業進行關停搬遷。永久性關停了花崗石加工企業(點)433個,拆除廠房10.5萬余平方米、零散棚點近300處,征收土地615畝,完成近10萬件石雕工藝品和近20萬立方米石材荒料搬遷。同時,投入1.2億元,對拆遷的加工區和33.4公里環廬山公路進行綠化提升。
按照“異地選址、先疏后停、全面治理”的方式和“儲量與質量有保障、避免視覺污染”的要求,該市還關停位于東牯嶺整治紅線內的9個采礦點,并決定在廬山風景區、環廬山公路、鄱陽湖三個可視范圍外的西牯嶺新設置花崗石采礦權,待西牯嶺礦區建成后,東牯嶺將全面停止開采,改建成大型石雕公園。
由“散”到“聚”實現塵不外揚
環境問題倒逼粗放的石材產業必須從“散”到“聚”,走規模化的轉型升級之路。為此,該市在鄱湖高新科技項目區規劃建設一個5000畝的石材環保特色產業園,其中一期已經建設2000畝,將環山公路沿線所有花崗石加工點搬遷入園,以解決花崗石產業環境污染問題。
石材環保特色產業園實行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外觀和分戶建設,所有入園企業必須通過環保驗收后才能開工生產。該市還專門組建了駐產業園環保分局,對入園企業逐一檢查,建立詳細的“一廠一檔”,對項目建設、生產、污染處理設施運行等方面,實行嚴格管理。
目前,環廬山公路兩側的105家花崗石加工企業已經搬遷入園,建設標準廠房120.9萬平方米,園區內還建成2個污泥壓榨處置項目和3個石材廢料破碎項目,實現資源循環利用。如今,整個廠區寬敞整潔,真正做到粉塵不外揚、污水不外流、噪聲不擾民。
打造“軟實力”助推產業轉型升級
石材開采加工整治涉及數百家企業、近萬名從業者,取得他們的理解和支持是關鍵。在工作方案制訂和實施過程中,該市反復征求從業人員意見,對入園企業逐一進行幫扶,全程跟蹤服務。
為了幫助石材產業盡快走出產業轉型陣痛期,該市加大了對重點石材企業的扶持力度,對能帶動產業集群發展、延長產業集群鏈條、增加產業集群附加值、提升競爭力的企業或項目,優先安排用地,優先協助配套資金,優先發放優惠貸款,優先給予政策扶持。同時,加大招商和推進力度,加快石材產業聚集,形成上下游產業鏈,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真正發揮出產業發展和環保生產的示范作用,推進石材產業與旅游城市建設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