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零關系并非新鮮話題,不過在車市下行的背景下,由于整車企業與零部件供應商之間的新老矛盾更多浮出水面,這一話題再度被熱議。
而值得注意的是,當業界在討論整零關系,討論的并非只是這一關系本身,更多的是整零關系可能給汽車供應鏈,甚至是整個汽車產業帶來的影響。眾所周知,中國汽車產業大而不強有諸多原因,供應鏈不強無疑是其中的重要原因。而作為汽車供應鏈的關鍵,整零關系處理的好壞與否影響深遠。
國內整零矛盾頻發
從美德日這些汽車強國來看,他們都有很強的汽車供應鏈體系,而在各自的體系之中,整車與零部件企業的合作方式雖有不同,但相同的是,整車與零部件企業都有一套相對平等、雙向受益的相處模式。
歐美模式下的整車企業和零部件企業相互之間可以自由選擇,整車企業可以提出需求向零部件企業招標,零部件企業按需生產。同時,零部件企業也可以自主開發新產品,供整車企業選擇。這一模式所帶來的好處是,既使零部件企業擺脫了整車企業的牽制,同時也讓它們甩掉了依賴性,不得不持續提高技術水平,保持自身的產品優勢。
日本采用的是分層次的金字塔供應商體系。在這一體系之下,零部件企業加入主要整車企業協作網后可以得到長期穩定訂貨。同時,各大整車企業也希望零部件企業能夠長期穩定供貨,最終形成的是一種雙向壟斷模式。也正因如此,在日本,各大整車企業對其供應體系中零部件企業都盡量給予資金和技術支持。
將視線轉移到中國,國內的整零關系雖然不能一概而論,但整體情況與發達國家相比顯然還有較大的差距。盡管國內的整車企業及零部件供應商深知應該建立于雙方有益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但現實情況下,多數企業往往還是從各自利益出發,很少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
從目前來看,除去極少部分因擁有絕對技術優勢而難以被替換的零部件供應商,其它供應商與整車企業的合作關系并不穩定,如出現不能夠滿足其降本要求或是整車企業有其它選擇等情況,雙方的關系便可能會面臨解除,整車企業與零部件供應商沒有建立信任關系,而這使得雙方的矛盾頻繁爆發。
行業“潛規則”積弊已久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零部件部主任杜道鋒在接受蓋世汽車記者采訪時表示,相對于歐美日國家來說,國內的整車企業與零部件供應商更多是甲方與乙方的關系。由于可供整車企業選擇的零部件供應商較多,而零部件供應商則要依賴于整車企業長期、穩定的采購來維持其發展,因此往往處于比較弱勢的地位。
而國內整零矛盾頻發,正是源于雙方關系的不對等,尤其是由此形成的一些“潛規則”。
據了解,為控制成本、節約開支,國內整車企業往往會選擇多家零部件供應商同時供貨,并不斷“議價”,導致零部件企業陷入惡性競爭。一汽車零部件供應商表示:“我們報價已經很低了,幾乎是微利報價,但是還有競爭對手比我們低20%,這樣的競爭對手就是在擾亂市場,長此以往,劣幣驅逐良幣,有上進心的企業都干不下去了,畢竟研發需要錢。”
另外,國內整車企業往往在與零部件企業合作一段時間后,選擇自己生產零部件或更換供應商,造成很多零部件企業在投入大量研發費用后無法批量生產。此外,還有部分整車企業不斷擠壓零部件供應商的利潤空間,甚至拖欠應付賬款……
而無論整車企業以上做法是故意為之還是無奈之舉,諸如此類的行為不僅給整零關系蒙上了陰影,對于零部件企業的發展也極為不利。“供應商首先得有錢賺,有路子活下去,才能談所謂的質量改進,技術創新。一個整天研究如何降本,掙扎在死亡線上的公司很難進步。” 另一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如此表示。
可以看到,相對于歐美日這些汽車強國,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近些年雖取得了一定的進步,然而仍然缺乏真正有實力的零部件供應商。而這將不可避免地拖累汽車供應鏈的發展,不利于汽車產業由大到強轉型升級。
亟需建立技術紐帶
整零關系“潛規則”積弊已久,過去業界通過種種方式來改變雙方關系,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這些方式未能消除整零矛盾的癥結。?
正如前面所說,整零矛盾的出現主要在于雙方關系的不對等,那么是什么導致了整零關系的不平等?主要原因在于零部件供應商在技術上成熟度還不夠,難以做出“無法取代”的產品,因此難以獲得與汽車制造商相對平等的地位,難以擺脫整車企業的牽制。?
杜道鋒表示,整零關系說到底就是一個技術問題,只有零部件企業自己發力,把自己的競爭優勢強化才能改變自己的弱勢地位。“如果零部件企業還是被整車企業被動的拉著去開發一些產品,那零部件企業就永遠沒有話語權。不僅是配套整車企業,零部件企業也應引導整車企業進行一些產品開發,擁有不易被取代的產品技術,如此才能讓整車企業對自己有所依賴。”
杜道鋒還指出,整車企業和零部件供應商應更多建立橫向合作,也即,在研發、采購等環節的深度合作,進一步加強雙方的協同發展,而這需要零部件供應商具備一定的技術底蘊。
總之,想解決整零矛盾,實現雙方的協同發展,繞不開技術問題。
整車企業的扶持不可少
中國整車企業面臨的一些要求,國外整車企業其實也難以避免,例如降低成本等等,不過在具體的處理方式上國外整車的做法值得借鑒。有供應商透露,國外一些整車企業也會有降本的要求,但他們會提供免費指導幫助供應商降成本的,而且會留足應有的利潤,以及設置合理的賬期。而在國內卻鮮少有整車企業能夠做到這一點。?
杜道鋒指出,整車企業應該更多考慮到零部件供應商的處境,幫助一些優質供應商做大做強。“舉例來說,現在存在一種情況,部分零部件企業受制于其與整車企業之間的契約關系,不能將業務深入到后市場,而實際上,如果零部件供應商能夠把后市場業務作為補充,提高營收,有更多的資本投入到技術研發之中,那么這會給零部件供應商帶來十分有利的影響。”
《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要構建新型“整車-零部件”合作關系,鼓勵整車骨干企業與優勢零部件企業在研發、采購等層面的深度合作,建立安全可控的關鍵零部件配套體系。推動完善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項目遴選取向,建立關鍵零部件產業化及“整車-零部件”配套項目考核指標,鼓勵整車和零部件企業協同發展。
確實,中國自主品牌整車企業以及零部件供應商當前仍處于發展壯大的過程之中,在這一過程中,雙方應深入合作、相互支撐。唯有如此,零部件企業才能夠迅速的成長起來,中國汽車工業才能隨之強大。而值得慶幸的是,當下已經有一些企業開始朝著這個方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