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伴隨光伏市場的低迷,多晶硅業務備受打擊,在此背景下,眾多光伏著名企業逐漸剝離甚至退出多晶硅業務,不知何時起,多晶硅這一備受資本市場青睞的香餑餑,一夜間卻變成了包袱、累贅。&
伴隨光伏市場的低迷,多晶硅業務備受打擊,在此背景下,眾多光伏著名企業逐漸剝離甚至退出多晶硅業務,不知何時起,多晶硅這一備受資本市場青睞的香餑餑,一夜間卻變成了包袱、累贅。
今年7月份,江蘇陽光也放聲表示準備退出多晶硅業務。去年,該公司的子公司寧夏硅業公司損失近15億元。從江蘇陽光2012年年報來看,多晶硅行業營業收入同比下降74.67%,處于虧損狀態。當時投資多晶硅業務的時候,多晶硅單價將近500美元/公斤,未曾料到接連而來的金融危機以及歐債危機,還有多晶硅行業會急轉直下,最低時單價為18美元/公斤。故而選擇斷腕多晶硅以避免更大的損失。
緊接著8月份,東方電氣集團董事長王計透露:“多晶硅不是我們的強項,我們已經決定退出了。”早在去年,審計署的報告顯示,東方電氣集團峨嵋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投資18.33億元建設的多晶硅項目,未達到行業準入標準,未全面通過環保驗收,且存在產能利用率較低、產品合格率不高等問題,經營虧損嚴重。這家廠在1年半前已經停產。王計說,生產多晶硅環保和電價成本高,在競爭中處于劣勢,所以必須要退出。
隨著下半年中小多晶硅企業紛紛倒閉,產業集中度提高,將有利于龍頭企業擴大市場份額,扭轉目前頹勢。但對于多晶硅細分領域,報告指出,上半年我國在產多晶硅企業僅8家,近80%多晶硅企業停產,部分停產時間過長、競爭力不強的企業將逐漸被市場淘汰。
盡管如此,商務部對原產韓國和美國的光伏級多晶硅的高額進口關稅也正在影響著多晶硅整體行情恢復上漲。從目前披露的數字看,2013年7月份中國多晶硅進口量為6877.9噸,平均單價19.98美元/公斤。上月多晶硅進口量為4800.6噸,環比增長43.3%。
從今后一段時間看,自韓國和美國進口多晶硅數量的下降將進一步顯現。盡管由于對來自德國的多晶硅還沒有征收較高關稅,來自德國的進口多晶硅數量會增加,但總體上我國進口多晶硅將減少,導致因內多晶硅供求關系發生改變。因此價格預計仍將有所上漲,進而國內一些多晶硅企業會增產,有些企業也會復產,國產多晶硅產量會增加,使多晶硅價格上漲的幅度受到一定壓制。
由于2012年多晶硅價格瘋狂下跌,企業停工率達9成,因此即便價格上漲,能繼續開工生產的企業不超過七八家,多晶硅產品的集中度大大提高。此外,即便價格上漲,2013年多晶硅行業發展的兩個趨勢不會改變:進口仍遠大于自產,約有2/3的產品仍需通過進口解決;多晶硅企業很難實現盈利,由于目前多晶硅價格太低,因此即便提升到20美元/千克以上,國內大部門多晶硅企業也很難實現盈利,到2014年多晶硅市場才有望回歸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