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暑期,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兩校60余名研究生正在鄂州的各個機關、單位和企業實習。這是該市多年實施“千名碩博”工程的延續。“為吸引更多高校學生畢業前選擇鄂州鍛煉,我們還提供人才公寓,拎包即住。”鄂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葉祥明說:“這樣做是為了讓他們對鄂州多一分了解,最終愿意在這里就業或創業。”
重“招才”,更重“留才”。鄂州近年來不拼重金拼環境,在多方面、多環節采取系列服務措施,幫助越來越多的不同層次人才在各自領域實現自我價值。
為技術人才打造創業平臺
2015年,不滿30歲的武漢工程大學材料學碩士向后奎加入“鄂信鉆石”,這是一家國內金剛石產業的龍頭企業。
他起初在一家國企工作,加入鄂信沒多久便獲重用,現擔任公司金剛石廠廠長。
僅3年,向后奎帶領研發團隊已取得10項實用新型專利。2017年,他的團隊在人造鉆石合成方面取得突破,重量、凈度、切工、顏色等指標均達到天然鉆石水準,市場競爭優勢明顯。“國內能獨立研發這項技術的企業不超過10家。”向后奎說:“是鄂州市政府帶我走進鄂信,給了我干事創業、專注研發的平臺,把主管業務推向更高水平。”
連續多年,“鄂信鉆石”始終在技術上領先競爭者“半個身位”。7月13日,公司副總經理張新民在三期項目施工現場說:“這幾年企業不斷儲備研發力量,確實得益于政府的招才、留才,已先后有22名技術人才加盟。”
鄂州還推出“菁英匯鄂州”“新鄂州人”等工程,為引進人才免費提供后勤保障,3年內每月向碩士、博士發放生活補貼,支持他們安居樂業。“補貼相對薪酬并不多,但這是政府發放的,就讓我們有了為地方發展作貢獻的使命感,這不是金錢可以替代的。”向后奎說。
據統計,全市近6年已為各企業引進技術人才536名,發放生活補貼達1200余萬元。
為高端人才提供發展支撐
湖北泛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位于葛店開發區,正迅速成長為行業“隱形冠軍”。這離不開海歸博士陳臻的加入。
陳臻是香精香料領域專家,此前在美國某跨國公司工作達23年。2016年,他決定回國發展,先后到多地考察,最終選擇鄂州。
作為湖北省“百人計劃”專家,陳臻兩年內已為公司申報3項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與此同時,公司連獲省高科技企業、省知識產權示范企業等榮譽,并擁有省級院士專家工作站。
“當前國內香精香料市場還是幾家跨國公司領跑。我計劃用3至5年,幫助泛亞產品達到跨國公司同等水平。”談及企業前景,陳臻信心滿滿。
是什么原因讓一位海歸博士安心扎根一座內陸小城?“政府真心實意待人才,讓我感到很溫暖。”陳臻說,剛到鄂州時,除了安排食宿,市政府還派專人幫他跑各類手續,不讓他為瑣事操心。
因為陳臻及家人的落戶問題,市人才辦、公安局多方奔走協調;為了他的兩個孩子就近讀書,政府工作人員又忙著聯系武漢的雙語學校……
細致入微的服務深深打動了陳臻。他說:“在外打拼多年,我更看中在一個地方工作的成長環境。”
泛亞生物董事長雷國泰對此深有同感,他去年參加市政府組織的“武漢大學總裁班”學習,其中大部分學費由市財政補貼。
目前,全市像雷國泰一樣獲市財政資助參加高端培訓的企業管理人才已達300余名。
考慮到科研團隊普遍缺乏市場經驗,市政府還聯系商學院教授、企業家,請他們開課指導。
為領軍人才推動產業進程
眼下,全數字PET-CT項目臨床取證接近尾聲,即將量產并投放市場。
3年前,華中科技大學謝慶國教授領銜的這一數字醫學影像項目可謂“門庭若市”:各地爭搶引入。最終,他被鄂州的創新創業生態所吸引:3天注冊,7天落戶,1個月后運行。
2015年底,不到半年時間,全球首臺數字PET-CT樣機在鄂州研發成功。“沒有服務留才的良好體制,成果轉化不會這么快。”該項目技術團隊成員劉世豪說。
研發成果產業化,離不開金融的支持。鄂州市政府主動擔當“天使投資人”,建立6億元“天使基金”,推行“股權+債權”“領投+跟投”“參股不占股”等綜合金融服務,讓創新創業者“輕裝上陣”。
鄂州還制定提高科研收入比例的政策,其中主要依靠智力投入的項目最高達70%。科技人員和研發團隊實施科技成果轉化、轉讓的項目收益,其所得可達70%-99%。
華中科技大學韓宏偉教授負責的“可印刷介觀太陽能電池項目”,于2016年進駐鄂州。看到項目前景可觀,澳大利亞、深圳等國內外企業紛紛重金相邀,但都被他一一婉拒。
和韓宏偉教授一樣,越來越多的研發團隊傾心鄂州的創新創業氛圍。如今,全市從無到有,已建成27個院士專家工作站,與52家高校和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共吸納540個創新創業團隊入駐。
2017年,鄂州科技創新成果在全省位居第三。“針對重要科研成果轉化,我們還要更精準發力,讓領軍人才潛心科研,并加快產業化進程。”鄂州市委組織部部長何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