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映客、51信用卡、獵聘、齊家……這個夏天,港交所忙得不可開交,鑼聲仿佛一直未停。集體赴港上市的公司們,不僅讓古老的敲鑼儀式變得與眾不同,也讓“新經濟”公司們集體迎來了一次資本大考。是水到渠成還是趕鴨子上架?投資者們該如何做出選擇?以“小米”為代表的新經濟公司們,還將面臨怎樣的挑戰?看懂互聯網公司扎堆赴港IPO背后的原因,或許才能在當下掀起的“新經濟”時代大潮中,更全面地理解他們的商業邏輯。
到香港去
港交所熱鬧得像“菜市場”
七月流火,冷氣十足的港交所交易大廳,卻讓不少穿西裝打領帶的商業精英感覺置身于悶熱的“菜市場”。一天八家企業同時上市,四面鑼同時登臺的壯觀陣仗,和花30萬定制的山西大銅鑼的聲響仿佛還在空中飄蕩。主角一一登場,小米、映客、齊家、51信用卡……
“這兩天像一場夢……厚道的人運氣不會太差!”7月10日,小米股價逆市走強,大漲13.1%,成交額近百億港元。當日收盤后,小米創始人雷軍在微博上發出如上感慨。
“創業九死一生,上市水到渠成。”自嘲普通話不太好,第一次敲鑼的映客創始人奉佑生在致辭時講這句話時格外走心。7月12日上市的映客發行價3.85港元,開盤后股價最高漲幅超過40%,收盤時上漲10.65%,打破了多家互聯網公司“破發”的魔咒。
遭遇首日破發的公司也看的比較開。齊家網公關總監張曉楓表示:“從國際資本市場看,它一定是有波動的,這個波動并不影響公司本身價值的沉淀和長期的發展,我們能做好的就是怎么把我們的核心價值、長期價值構建得更好。”
股價或飄紅或變綠,心情或平靜或激動,但成功上市的喜悅依然寫在了每一個人的臉上。排隊等待的獨角獸或許更令人興奮:已經遞交了招股書的美團,滬江網、新東方在線、找鋼網、寶寶樹、蜜芽、同城藝龍都在積極籌措在港交所上市。
為什么是香港?
“我們再不改,小米也要去美國上市了”
到香港去,成為不少互聯網、金融行業等“新經濟”公司的集體選擇。新裝修完的港交所,也在張開雙臂,熱情迎接跑步前來的上市者們。港交所為什么要給科技股大開便利之門?這波突然而至的赴港上市潮,背后到底有哪些合力?
“由于港交所的上市新政,使得大量的新經濟公司能夠在香港上市,包括同股不同權的公司、已經在海外上市的新經濟公司能夠在香港做第二上市、包括沒有收入的生物醫藥公司等。”富途證券CEO鄔必偉對北京晨報記者表示。
在此之前,港交所曾因無法實現同股不同權錯失了本有意在香港上市的阿里巴巴,被港交所總裁李小加譽為 “農民邏輯”。“我們要是再不改,小米也要去美國上市了。”李小加的理由很簡單,“中國的企業不能全部跑到海外去。”
2018年4月,隨著 “同股不同權”政策最終在港交所落地,內地一大批科技公司也紛紛把赴港上市作為第一首選。自小米成為“同股不同權”第一股開始,港交所發給內地科技公司的入場券也越來越多。
除了港交所規則的改變,全球的經濟環境變化也讓準備上市的企業心態產生了變化。鄔必偉認為,新經濟公司能夠來香港上市,是因為目前海外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的道瓊斯和納斯達克指數都處于歷史高位,整體市場估值相對偏高。市場認為如果做一輪集資,對于上市公司來講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
公司那么多,港交所裝得下嗎?扎堆上市潮如何保證投資者的利益?李小加表示,交易所應該非常中立,既站在發行者又站在投資人角度。“我從來不想找多少家公司上市,也沒追求數量的動力。交易方式是你愿意來就來,來了一視同仁。”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洪灝認為,僅小米的募資額就達到了275億港元,當下宏觀流動性緊縮的情況下,對于類似小米這種巨型IPO,市場會很難消化。
第三次上市大潮
“小米和美團三個月內的股價走向,將深刻影響投資價值取向”
2000年開始,百度、騰訊、搜狐、網易等公司陸續上市;2014年,阿里、京東先后上市。這是否意味著,繼2000年度、2014年度兩撥上市大潮之后,國內互聯網公司的第三次上市大潮到來了?
從上市企業的數量看,答案應該是肯定的。根據德勤近日發布的《中國內地及香港IPO市場2018年上半年回顧與前景展望》報告數據,2018年上半年香港IPO數量達到全球首位,合計募資金額達503億港元。但在獨角獸紛紛選擇赴港上市的同時,港股市場也面臨著較大的融資壓力。德勤數據統計顯示,2018年上半年,香港新股市場前五大新股融資共計316億港元,整體比去年同期的379億港元減少17%。
另一個客觀現實是,新經濟公司能否保持持續向好的表現力?2017年,閱文集團、眾安在線、易鑫集團、雷蛇和平安好醫生五家獨角獸公司先后赴港上市,被稱為港股的“新經濟五劍客”。作為港股新政實施之前的探路者,他們在上市時享盡恩寵,擁有豪華的基石投資者陣容和夸張的超額認購倍數。但不到一年的時間,“五劍客”褪去光環,除閱文外,股價紛紛破發。
這一波的赴港上市潮的新經濟公司的開局也沒那么完美,不少公司在開盤前都將發行價調低,但即便這樣,獵聘、小米、齊家網還是在開盤首日就迎來了破發。
“小米和美團IPO三個月內的股價走向,將深刻影響中國創投行業的投資價值取向。將來回顧起來就會發現,這兩個公司在這個歷史階段,具有標志性的意義。好,則大家繼續做爆炸成長夢想;不好,則風險投資的一個泡沫時代結束。”鼎暉創投創始人王功權在朋友圈表示。但時間就是金錢,在全球流動性都在收緊的大背景下,機構忙著退出套現,企業也著急融資,成功上市后,一切才有回轉的機會。早一天上市,或許就多一分獲得投資者青睞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