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6月14日凌晨,近期備受國際市場投資者矚目的美聯儲年內第二次加息正式落地。美聯儲發布利率聲明稱,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委員一致投票決定,將聯邦基金目標利率區間上調25個基點至1.75%-2%區間,符合市場預期,這也是2015年12月美聯儲開啟本輪加息周期以來的第七次加息。
本次聯儲會議聲明刪除了今年5月決議聲明中關于“聯邦基金利率仍將相當長一段時間保持利率在當前低位”的表述,對于加息,用“進一步逐步上調”替代了“調整”。關于通脹預期,聲明表示,長期通脹預期指標“幾乎未變”,刪除了5月聲明中“基于市場的通脹補償指標仍處低位”一句。
聲明稱,經濟面臨的短期風險大致均衡,就業市場持續收緊;美國經濟活動穩步上升,而此前認為增速溫和。預計2018年還將加息2次,2019年料將加息3次;未來進一步漸進式地加息,將與中期內美國經濟持續增長、勞動力市場強勁、以及通脹接近2%保持一致。
今天凌晨的美聯儲中值預測顯示,2018年底聯邦基金利率料為2.375%(3月份預計為2.125%),這意味著美聯儲將年內加息預期上調至四次。美聯儲同時宣布,將超額準備金利率(IOER)提高20個基點。
聲明發布后,市場也同步調升了美聯儲12月加息的概率。據CME“美聯儲觀察”,美聯儲年內加息四次的概率由決議發布前的不到40%提升至52.4%,不過對半的可能性表明,市場仍舊對美聯儲年內是否會提升加息速度持一定懷疑態度。分析師認為,這是因為地緣政治和貿易等一系列的不確定性仍可能影響經濟增長。
美聯儲聲明全文
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在5月會議后獲得的信息顯示,就業市場繼續增強,經濟活動一直在以穩健的步幅增長。平均來看,近幾個月就業增長強勁,失業率下滑。近期數據顯示,家庭支出增長已經加快,企業固定投資繼續強勁增長。同上年同期相比的整體通脹和不計入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通脹率已向2%靠攏。總體來看,較長期通脹預期指標變動不大。
委員會將依照法定的目標,尋求促進就業最大化和物價穩定。委員會預計,進一步逐步上調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將符合經濟活動持續擴張、就業市場狀況強勁以及通脹中期內接近委員會2%對稱目標的情況。經濟前景風險看來大致均衡。
鑒于已實現的和預期的就業市場狀況和通脹情況,委員會決定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上調至1.75-2%。貨幣政策立場保持寬松,因此會支持就業市場狀況保持強勁,并帶動通脹持續向2%回升。
在決定未來調整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的時機和規模時,委員會將評估與就業最大化以及2%對稱通脹目標相關的已實現和預期的經濟狀況。評估將考量廣泛的信息,包括就業市場狀況指標、通脹壓力和通脹預期指標,以及反應金融市場和國際情勢發展的數據。
投票贊成美聯儲貨幣政策決議的FOMC委員包括: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副主席杜德利、里奇蒙聯儲主席巴爾金、亞特蘭大聯儲主席博斯蒂克、理事布雷納德、克利夫蘭聯儲主席梅斯特、金融監管副主席夸爾斯和舊金山聯儲主席威廉姆斯。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發布會要點
在6月政策聲明發布后,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召開了任內第二次新聞發布會。相較于鷹派的政策聲明,鮑威爾的講話相對較中性,強調經濟非常好的同時,也表示美聯儲將非常謹慎,確保政策收緊步伐不會過快,并重申加息過快或過慢都可能帶來損害,如果經濟反應不好,完全可以及時扭轉加息路徑。
明年起每次會議都都將召開新聞發布會:鮑威爾宣布,從明年一月起,每次會議都都將召開新聞發布會,也會持續更新季度經濟預期。市場對此已有預期,并將此解讀為鷹派信號,因新聞發布會次數增多意味著加息空間將進一步增大。
但鮑威爾表示,市場不應過于解讀記者會次數將翻倍,不會暗示任何的加息次數或者時間點更改,只是想更好地與市場溝通。
經濟狀況非常好:鮑威爾表示,美國經濟狀況非常好,財政政策正在提振經濟,薪資增速在逐漸上揚,將逐漸升至2%-3%,失業率為3.8%,并且仍在下行,整體增長前景仍然積極,討論3%的潛在經濟增速并非癡人說夢。
通脹處于2%目標附近,并不預計通脹將大漲:鮑威爾稱,近期通脹數據振奮人心,通脹已經發展至接近通脹目標2%;通脹將區間震蕩,油價可能會推高通脹,但油價的影響是暫時的,不會對通脹超過2%反應過度,通脹方面的勝利是達到2%目標并停留在該水平。美聯儲官員對兩年后(2020年)的通脹預期是2.1%,仍距離2%的對稱性通脹目標不遠,美聯儲模型也沒有顯示通脹有可能大漲。
鮑威爾強調,將通脹預期“錨定”在2%最重要,除了防止通脹過高,也要重點防范通脹低于2%,否則將減少可用政策空間。
預計進一步漸進加息,但將非常謹慎:鮑威爾表示,預計將進一步漸進加息,利率將會以“相對較快的水平”達到中性區間,當利率接近中性水準時,在貨幣政策聲明中保留“寬松”措辭將不再恰當。美聯儲將保持開放的態度,繼續觀察經濟數據,要根據接下來的數據來決定中性利率水平。
但鮑威爾同時強調,美聯儲將非常謹慎,確保政策收緊步伐不會過快。
金融風險仍可控:鮑威爾表示,金融風險仍在可控范圍,在密切關注非金融企業,非金融類企業的杠桿率實際上非常高,并不認為家庭信貸增速過快。過去兩個經濟周期都不是因為通脹很高而告終,而是因金融不穩定性結束,所以需要特別警惕。
撤銷前瞻指引:鮑威爾稱,自從美聯儲啟用前瞻指引以來,美國經濟已經走強,現在是時候撤銷前瞻指引了。
財政政策:鮑威爾稱,整體而言,FOMC認為,財政政策將在未來三年實質性地支持需求,但財政政策影響存在很多不確定性;希望能看到稅改帶來更大的影響。
貿易爭端:鮑威爾表示,美聯儲不尋求在貿易政策中扮演角色,不會對特定的貿易行動置評;當前沒有發現貿易政策對數據產生任何影響;貿易政策當前更多的只是一種風險,并未開始產生影響。
不擔心收益率曲線倒掛:美債收益率曲線趨平程度創11年新高,當被問及是否擔心美債收益率曲線倒掛時,鮑威爾稱,對此并不擔心,聯儲官員談論這個話題的目標是找到合適的政策以及修正對自然中性利率的理解,即不擔心趨平甚至倒掛暗示的經濟衰退風險。
周三,在美聯儲宣布加息決議之后,美股三大股指迅速下挫,在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新聞發布會釋放美國經濟穩定向好的樂觀預期后,美股短暫反彈。尾盤,美國三大股指快速跳水,最終收跌。
加息使美元一度跳漲,但鮑威爾講話后又直線跳水,最終不漲反跌,短期波動劇烈。
美債價格急跌、收益率飆升。10年期美債收益率一度升破3%,創約兩周新高。
本次加息對國內資金面有何影響?
進入年中時點,國內的資金面走向很受關注。從歷史上看,年中流動性供求矛盾往往比較突出,貨幣市場容易出現較大的波動。最典型的例子當屬2013年。2013年6月,銀行間市場代表性的7天期回購利率R007最高漲至11.62%,創下歷史極值。另外,2011年6月,R007最高漲至9.04%,是歷史第三高值。有了這些讓人印象深刻的紀錄,半年末流動性受到關注一點也不奇怪。
美聯儲今年3月首次加息影響剛過去,隨之而來的本次議息會議又開始了。自上次美聯儲加息后,國內市場流動性小幅收緊,央行公開市場操作上整體呈現凈回籠資金的趨勢。Wind數據顯示,3月22日以來,央行通過逆回購、MLF和國庫現金定存等操作,共實現凈回籠資金2815億。
1、逆回購
Wind數據顯示,3月22日以來,央行共進行了52次逆回購操作,分別是7天、14天和28天,合計投放資金3.03萬億元;而同時間段到期的數量更多,合計達59次,回籠資金3.09萬億,凈回籠資金600億元。逆回購作為央行最頻繁的公開市場操作,近3月份整體保持平穩,略微收緊。
如下圖:
2、MLF
MLF操作均以1年期為主,可以更好地滿足金融機構中長期流動性需求。雖然近3個月央行通過MLF操作數量不多,基本保持著每個月一次,但整體規模并不小。Wind數據顯示,央行通過MLF操作合計投放9865億元,而到期回籠了12580億元,大幅凈回籠2715億元,收縮了市場流動性。如下表:
3、國庫現金定存
國庫現金定存,將國庫現金余額存入商業銀行。近3個月央行公開市場操作較少,僅有2500億,到期2000億,凈投放500億元。這也是3種操作工具中唯一一個實現了資金小幅凈投放,補充了少許的流動性。
業內稱,盡管市場對年中流動性表現出一定的擔憂,但對流動性預期的修復也不宜矯枉過正。近期央行通過“MLF擴大擔保品范圍+MLF超額續作”釋放流動性,維持了中性偏寬松的態度。這種政策導向下,央行維護流動性平穩運行的意圖未變,年中流動性出現收緊的可能性也不大。短期內降準預期雖落空,但央行維穩流動性的意圖并未改變,結合跨季存單發行完成近七成、發行利率出現回落跡象來看,年中流動性整體料好于預期,資金面平穩跨季仍可期。
對國內市場又哪些影響?
業內人士稱,這一次板上釘釘的美聯儲加息,可以說完全在市場預期之內,加息25個基點一點也不奇怪,失去突然性,其利空影響已經提前被市場消化了一部分,因而對中國資本市場造成的沖擊力直接降低。
1、人民幣
摩根大通預計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將保持穩定,到2018年年底為6.25。資本流動或將更加平衡。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近期美元走強,人民幣對美元小幅貶值,但人民幣有效匯率保持基本穩定甚至有所升值,即人民幣對歐元、英鎊等非美貨幣升值。這說明當前市場情緒較為平穩,不存在明顯的人民幣貶值預期,近期一些國家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也將帶動人民幣資產需求增加,有利于人民幣匯率的穩定。總體看,預計未來人民幣匯率繼續雙向波動,保持基本平穩,跨境資金流動繼續保持基本平衡或小幅凈流入。
2、股市
啟匯金融首席分析師趙韜輝認為,股市方面隨著去杠桿的深入及影子銀行的排查,自身的抗風險性極弱,較容易受到美聯儲加息的溢出效應影響。美聯儲加息很可能強化市國信證券認為,短期而言,美元加息對A股影響有限。市場窄幅震蕩為主,投資者情緒的反復可能會加大市場波動幅度。因此,策略上需保持定力,不宜受市場樂觀或者悲觀所左右,當市場快速回調時,策略上則可轉向積極,分批介入低估優質公司,維持半倉左右即可。場未來貨幣收緊預期,導致股市表現弱勢。
中銀國際表示,預計A股中期來看仍處于溫和震蕩、上漲的趨勢之中;短期內,震蕩仍是市場的主要特征。建議投資者采取市場中性的阿爾法策略。持有各類優質股票,包括少數可以明確證明自身投資價值的創新類、成長類股票和優秀的消費類股票,空滬深300指數,獲取穩健的絕對投資收益。
中信建投認為,美聯儲加息對A股沖擊不大,四大行業有機會。從市場整體來看,美聯儲加息將影響長端利率的上行,從而限制全球風險資產的估值高度。從A股市場來看,如果采用加強資本管制的方式維持穩定,那么A股市場受到的沖擊較小。
從行業層面來看,美聯儲加息導致美元匯率存在上行壓力,收入為美元的出口型行業和美元資產持有量較多的行業受益,反之則受損。電子、紡服、海外工程、國家化大型銀行等行業存在機會。
從歷史數據來看,美聯儲加息對A股影響并不是十分明顯,A股依然按自身規律運行。來看看歷次美聯儲加息前后A股走勢:
3、樓市
加息之后,樓市利率繼續上行。而對買房者來說肯定是不益的,尤其是邊際買房者。
目前第三次加息是加息到2.00%-2.25%,如果再來第四次加息很有可能突破我們心理的那條利率紅線了!
4、債市
中銀國際表示,美聯儲的繼續加息將進一步牽制中國人民銀行的貨幣政策。人民銀行很可能跟隨小幅加息。應該說,3.7-3.8%左右應該是央行目前比較認可的10年期國債YTM合理水平區間。另外,還需要考慮中美之間國債收益率差距這個因素。如果6月份美聯儲加息以后,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水平恢復到3%以上,那么中美之間的該利差將縮小到60BP左右。
華創債券表示,國內季末流動性缺口依然存在,跨季資金面仍不可掉以輕心;海外超級周來襲,貨幣政策收緊和地緣政治風險仍需高度關注。債市面臨的不確定性依然沒有緩和,建議機構控制杠桿和久期,謹慎操作。
國君固收認為,金融數據公布后,融資收縮的邏輯進一步強化,雖然周四債市依然面臨美聯儲加息以及經濟數據的考驗,但這些因素對債市沖擊非常有限。當下利率交易,大跌時候要買,大漲時候要賣;利空出來要買,利好出來要賣。
中國央行會不會跟著加息?
我國央行“加息”包含兩層意義,一是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二是指以逆回購、MLF等為代表的貨幣政策工具操作利率。
追溯央行最近的貨幣政策,自2016年以來,除了2017年6月美聯儲加息,中國央行并未跟進以外,歷次美聯儲上調聯邦基金目標利率后,央行都上調了以公開市場操作(OMO)、中期借貸便利(MLF)等為代表的政策利率予以跟進。從具體操作看,通過定向降準置換MLF或是最佳的政策選項。
中信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明明表示,加息與否需權衡考慮目前內外部因素。“中美利差和人民幣匯率是外部因素,對我國央行會否加息有一定影響。但國內經濟基本面面臨一定下行壓力,擴內需和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成為經濟金融工作的主要目標,內部環境制約貨幣政策收緊,加息面臨的壓力較大。”他進一步指出,央行可能會“加息”5BP并結合MLF等公開市場操作進行流動性投放,根據國內經濟形勢進行“加息”。
中國央行參事盛松成表示,盡管中國央行仍有可能在公開市場小幅加息,但長期來看中國沒必要跟隨美聯儲加息,更沒有提升存貸款基準利率的必要。從絕對值來說,我國利率高于國外很多,CPI也不高,加上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沒有從根本上解決。
海通證券姜超就“美聯儲加息”點評稱,不排除中國公開市場跟隨加息,但長期中美利率趨于脫鉤。考慮到當前央行操作利率和市場利率之間仍有較大缺口,存在一定的扭曲,再加上美元升值會對人民幣匯率有一定壓力,所以不排除中國央行仍會借此機會,象征性地在公開市場加息,但這對國內流動性的沖擊非常有限。長期來看,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是大國經濟,隨著人民幣匯率更加市場化,中美利率將會趨于脫鉤。
(文章內容或者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