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油價似乎擺脫低迷,迎來了新的黃金時代。過去一周,先是受到產油國聯合減產推動,后又受到伊朗和委內瑞拉的地緣政治因素影響,原油價格高歌猛進,布倫特原油已經兩度突破80美元關口。這使得各產油國重新增產的壓力越來越大。
如果以沙特為首的OPEC國家和俄羅斯等國繼續限產計劃,再加上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以及美國對委內瑞拉的制裁加碼,原油市場供應依然處于緊縮狀態,那么可能意味著國際原油將會繼續推升。但是,國際原油市場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化石能源繼續高價時代的奇跡,連產油國也不會相信了。
以沙特為例,這個全球最大的產油國正伴隨著該國權力機構的變化,進行產業結構調整。該國年輕的王儲薩勒曼正在推行“2030愿景”改革,確立了“阿拉伯與伊斯蘭世界的心臟、全球性投資強國、亞歐非樞紐”等三大遠景目標,以降低沙特對原油的依賴。
非OPEC的俄羅斯,在經歷了危機時期原油價格低迷對國家財政和貨幣體系的沖擊后,再次連任總統的普京也在構建俄羅斯更健康的產業體系。其他產油國,不是面臨著嚴峻的地緣經濟危機,就是遭遇來自美國的嚴厲制裁——如伊朗和委內瑞拉。因而,傳統產油國靠石油生存,或者說很好地生存,顯然不現實。
關鍵是,美國加入了全球能源市場的競爭。這個以往守住本國資源,只買不賣的超級大國,開始向全球油市輸出油氣資源。這對全球市場帶來了巨大的沖擊。有人認為這是一場陰謀——美國就是要用頁巖油新技術來沖擊傳統產油國控制的原油霸權。現在看,“陰謀”其實就是“陽謀”,美國以頁巖油技術加入原油市場,拉低全球油價符合市場預期。此外,特朗普政府退出巴黎氣候協定,這不僅意味著對奧巴馬清潔能源政策的反對,而且是對美國傳統能源產業的支持。基于“美國優先”的堅定立場,在特朗普任期內,美國不會放棄在全球能源市場的爭奪戰,頁巖油技術會對全球原油市場形成持久的沖擊。
從特朗普政府近期的兩大動作,可窺視美國因素對全球油市的影響。一是中美貿易摩擦近期獲得和解,中美兩大原油消費國達成的貿易共識之一,就是中國加大進口美國原油和天然氣,以減少美國對華逆差。二是特朗普上月通過推特抱怨產油國的減產協議“人為推升”全球油價。特朗普的抱怨,讓沙特為首的OPEC甚至俄羅斯都不得不作出回應。
據悉,沙特和俄羅斯正計劃提高OPEC和非OPEC產油國約100萬桶的原油產量。上周五,沙特能源部長表示,利雅得和莫斯科準備逐步退出原油減產以平息市場對原油供應的擔憂,任何此類舉措都將是漸進式的,以免對市場造成過多影響。
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強的頁巖油技術,也是全球原油出口國,更是原油消費國。特朗普對OPEC和非OPEC國家的嗆聲,凸顯美國才是這個世界上最強的石油霸權。
特朗普推特一出,原油價格即刻作出敏感反應。由于沙特和俄羅斯表示已準備好解除原油供應限制,WTI7月原油期貨收跌2.83美元,跌幅4.00%,報67.88美元/桶,創5月1日以來主力合約收盤新低,上周累跌約4.9%,為最近約一個月以來首次單周下跌。布倫特7月原油期貨收跌2.35美元,跌幅2.98%,報76.44美元/桶,本周累跌2.6%。
6月下旬,OPEC和非OPEC國家將在維也納召開專門會議,討論提高原油供應和放寬各國配額等問題。在此期間,全球油價將進入70~75美元的振蕩期。
新經濟周期加產油國限產政策,導致全球原油價格攀升。但是經歷危機以后,新經濟周期的全球市場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油價進入震蕩調整符合市場預期。可預料的是,即使在特殊情況下,全球油價也或可推升,但只是暫時的。
中東地區的地緣政治博弈,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后的油市動蕩,以及特朗普政府對原油價格的干涉,都會成為原油價格波動的活躍因素。高低起伏的全球原油價格,會倒逼新能源革命的成果,這才是決定全球油價走向的關鍵因素。
雖然特朗普政府對清潔能源不感興趣,但是美國依然是全球創新能力最強的國家。以新能源汽車為例,特斯拉有望成為繼微軟、蘋果后的美國獨角獸企業新代表。而且,大數據進化到5G時代,在標準之爭上,中國華(港股00370)為或許還是不敵美國高通。這也意味著,未來人工智能疊加新能源帶來的科技生產力,美國仍然具有先發優勢。
新能源時代的沖擊,不可能使原油價格維持高位。因此,如果說現在原油價格處于振蕩期,那么未來原油價格將會走低。故而,原油價格高企更像是“回光返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