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在年內第四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引起了各方關注,各國媒體都對此次上調給予報道并解讀了中國現階段的通脹形勢和戰通脹舉措。
印度媒體:控通脹是中國政府首要經濟目標
隸屬于NBC的印度媒體CNBC TV18稱,中國提高存款準備金率是一個打擊流動資產過剩的武器,遏制通貨膨脹是中國經濟今年的首要任務。
三月份中國的CPI高達5.4%,為三年以來的最高值,北京方面正在竭盡所能通過各種手段抑制各種生活必需品價格的上漲。
文中還引述了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的話,由于中國通貨膨脹壓力仍居高不下,中國貨幣政策收緊將持續一段時間并且中國需要采取各種措施抑制通貨膨脹。
經濟學人:中國再次提升存款準備金率
英國雜志《經濟學人》網站報道,這次存款準備金率的提高是中國年內的第四次,這延續了中國從去年十一月起每月都增長一次存款準備金率的做法。中國政府希望通過這一手段來控制通脹預期和社會資產的流動性,特別是對于那些政府無法直接控制的資產進行間接的調控。
文章還解釋道,有兩個方面造成了中國國內的流動性資產過剩,一個是國際熱錢的流入,另一個就是中國過高的外匯儲備。文中稱,中國在第一季度外匯儲備又增加了一千九百八十億美元,使總共的外匯儲備在三月超過了三萬億美元,這些資金都被轉化成人民幣流入了國內市場,增加著國內通脹的壓力。
紐約時報:中國調控全球關注
美國媒體《紐約時報》在報道中表示,作為世界經濟增長引擎的中國,控制通脹的舉措令世界所有國家十分關注。在近年,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一舉一動不僅牽動著著美國零售界的沃爾瑪們,還與金融界的華爾街息息相關,當然,其他任何領域也都逃不過中國經濟的巨大影響。
文章分析道,中國市場中商品價格的上漲,不僅僅是因為中國國內過剩的流動資金,還有很大一部分要歸因于國際市場商品價格的上漲,比如說國際油價在近一段時間內快速增長,這是中國政府無法調控的,而面對同樣上漲的國際糧價,政府只能在某些環節適當的增加補貼,以謀求糧食價格的穩定。
對于中國政府應對通脹的舉措,美國經濟學家卡門·拉因哈特表示,中國抑制通脹的政策就像一場拔河比賽,既要遏制住兇猛的通脹同時還要兼顧經濟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