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財政部會同國家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國家能源局共同印發了《關于調整重大技術裝備進口稅收政策有關目錄的通知》。
2009年8月份,財政部等六部委共同出臺了重大技術裝備進口稅收政策,對符合規定條件的國內企業為生產國家支持發展的重大技術裝備或產品而確有必要進口的部分關鍵零部件及原材料,免征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
“此項政策是一項普惠性政策,企業只要符合政策條件就能夠獲得稅收優惠,政策支持力度大、含金量高,是落實‘中國制造2025’、推動我國裝備制造業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中央財經大學教授譚云明昨日對《證券日報》記者說。
數據顯示,該政策實施以來,累計免稅額度達343億美元,對促進裝備制造業發展、支持企業研發創新、降低企業成本發揮了重要作用。
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對該政策的三份目錄進行了調整。根據國內重大技術裝備產業發展以及配套零部件、原材料生產制造能力變化等情況,結合《中國制造2025》規劃,在《國家支持發展的重大技術裝備和產品目錄》中增列了國內處于起步期或成長期的部分技術裝備,刪減了目前國內產業發展較好、上下游配套較齊全的部分技術裝備,進一步明確政策支持方向;對已具有較強競爭優勢的部分技術裝備,在《進口不予免稅的重大技術裝備和產品目錄》中明確其進口不予免稅。
根據《國家支持發展的重大技術裝備和產品目錄》調整情況,相應調整《重大技術裝備進口關鍵零部件、原材料商品目錄》,對確有必要進口的零部件、原材料予以免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