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歐美國家針對我國光伏企業多次展開“雙反”(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通過提高稅率、限定價格,直接削弱我國光伏產品的競爭優勢。盡管?雙反?調查有失公允,但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已開始將業務重心轉移至國內或其他新興市場,因此其不利影響程度相對有限。事實上,“雙反”對于歐盟境內企業及最終用戶的影響要更大一些,這也是目前更多質疑“雙反”的聲音是來自于歐盟內部,而非僅是中國企業的原因。
中國光伏市場大發展,得益于四個方面的原因。一是電力供需的影響,2017年上半年用電量同比增長接近7%,這是需求端的重要的原因;二是良好的政策引導,棄光問題寫入2017 年政府工作報告,從國家層面推動問題解決;三是成本下降,隨著成本的不斷降低,光伏在越來越多地區具備足夠競爭力,特別是電網不發達地區的微網及離網應用,在“十三五”期間,預計中國電力需求量依然會保持中高速增長,在嚴控火電裝機和大力降低棄光率的大背景下,預計光伏市場將繼續跨越式發展;四是全球市場的帶動,本階段光伏行業的發展是全球性的,尤其是東南亞、印度、非洲等新興市場的崛起,我國光伏企業已經具備很強的國際市場競爭力,未來有望出現全球龍頭企業。
隨著“一帶一路”地區光伏市場需求的逐漸釋放,印度、非洲和中東等新興市場光伏產品需求在逐年增加。目前印度、非洲和中東等新興市場的光伏產業尚處于發展初期,沒有成熟的光伏企業,中國相對于新興市場具有先發優勢,不僅是技術先進性方面,還是在成本控制方面都具有顯著優勢,未來市場份額提升空間巨大。目前各國政府紛紛制定了優厚的政策扶持產業發展。中國將逐步改變之前的“需求在外,上游在外,中游在內”的供應鏈格局,成為新興地區重要的光伏產品輸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