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光伏企業被收購了,一些光伏企業正在被收購;一些光伏企業消失了,一些光伏企業正在消失。單晶硅片經過12年到14年洗牌,隆基、中環雙寡頭已巍然屹立,而多晶硅片企業還沒經歷過像樣的洗牌(賽維不算,特例)。毋庸置疑,硅片是整個光伏產業鏈國產化最徹底環節,中國硅片產量占全球的80%。個人覺得2018年面臨內憂外患的多晶硅片企業,將開啟洗牌模式,那么哪些企業資金鏈緊張?腥風雪雨中哪些企業能活得更好?
一、中國硅片產能過剩有多嚴重?
2018年,大部分硅片企業都會將砂漿切片切換為金剛線切片,金剛線切割改造以后,多晶硅片企業的產能立刻提升25%,同時金剛線會不斷細化,出片數也會不斷提高。同時,鑄錠企業只要將G6鑄錠爐改造成G7鑄錠爐,或將G7鑄錠爐改造成G8鑄錠爐,產能又能提升40%左右,目前至少有六家多晶硅片企業在擴產。同時,單晶硅片企業也在瘋狂擴產,大家一起擴張的結果是:前三季度我國硅片產量62GW以上,同比增長44%以上。
擴產結果:前三季度我國硅片產量62GW以上,同比增長44%以上
1、單晶瘋狂擴張
預計明年8月份,隆基股份最后一間工廠建設完畢,產能將達到25吉瓦,中環股份的單晶硅片產能將達到23吉瓦,再加上晶科能源的5.5吉瓦,晶澳太陽能的3.5吉瓦。明年僅單晶硅片的產能可能會突破60吉瓦!
2、多晶硅片企業也在瘋狂擴張
與高調的單晶硅片企業相比,多晶硅片企業一直在悶聲發大財,不完全統計全國至少有六家多晶硅片企業也在擴產。這些企業分別為:
a、京運通在寧夏擴產3GW多晶硅片、2GW單晶硅片:京運通除了會將位于無錫的多晶硅片搬到寧夏去外,在搬遷的同時還會逆勢擴產多晶硅片和單晶硅片產能;
b、通威擴產至12萬噸多晶硅,在包頭、樂山配套4GW硅片項目;
c、榮德在揚州擴產3GW多晶硅片;
d、山西中電科在太原擴產2GW多晶硅片;
e、南玻在宜昌擴產2GW多晶硅片項目;
f、阿特斯在包頭擴產多晶硅片,具體產能多少還未確定。
可見,2017年前三個季度硅片的產量以百分之四十四的速度增長,2018年硅片產能的增長速度將更快,而電站的裝機速度增長肯定無法超越硅片產能的增長。
二、資金鏈緊張的企業將被淘汰,哪些企業能活得更好?
光伏先烈無錫尚德、賽維LDK不是技術落后,也不是管理太差,而是企業決策層決策失誤,導致企業資金鏈斷裂而破產倒閉。
在這一輪洗牌中,歷史將會重演,最先被淘汰的企業,肯定是資金鏈斷裂的企業(光伏新聞獲悉無錫某光伏企業即將為晶科代加工,離資金鏈斷裂不遠了);現金流充沛的企業,肯定會生存下來,將來會活得更好。這些企業分為兩類,一類是2017年還有資金擴產的多晶硅片企業,這些企業有京運通、永祥、榮德、中電科、南玻、阿特斯等,二類是有足夠財力將硅片生產基地搬到西北電費便宜的區域的企業,如晶海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