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家德國汽車零部件企業的緊急求助函,引起了針對“環保會否影響經濟發展”的廣泛討論。
針對舍弗勒集團大中華區聲稱“由于環保方面的原因”被迫停產、連帶可能導致3000億元人民幣的損失的說法,9月27日,環保部環境影響評價司(下稱“環評司”)司長崔書紅回應稱,違法排污企業破壞市場競爭秩序,對排污企業依法監管已經成為常態,所有的企業都應當適應這種常態,養成自覺遵守環境保護法規的習慣。
崔書紅表示,與外界質疑的剛好相反,數據顯示,環保督察對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提高經濟發展質量起到了良性促進作用。
舍弗勒供應商“屢教不改”
9月18日,一則《緊急求助函》出現在網絡上。舍弗勒集團大中華區CEO 張藝林9月14日向上海市經信委、浦東新區政府和嘉定區政府發出的《緊急求助函》顯示,其上游鋼絲冷拔外協供應商上海界龍金屬拉絲有限公司(下稱“界龍”)9月11日書面通知舍弗勒,稱“由于環保方面的原因,上海市浦東新區川沙新鎮人民政府已對界龍自9月10日起實施了‘斷電停產,拆除相關生產設備的決定’。”
該《緊急求助函》稱,零部件滾針的斷貨,將導致49家汽車整車廠的200多款車型停產,300多萬輛汽車減產,產值損失相當于3000億元人民幣,因此“懇請有關政府部門在不違反相關環保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允許界龍繼續為我司提供3個月的冷拔鋼絲服務,保證供應商切換所必要的準備時間”。
然而,9月18日當天,舍弗勒集團的官方微博又發布消息稱,該集團已經在第一時間和客戶、政府、供應商等多方面進行了接洽溝通,現在已調動全球資源妥善處理供應鏈事宜,目前對主機廠整車生產影響可控。
這前后矛盾的態度引發外界對舍弗勒集團《緊急求助函》這一舉動的質疑。
“過去有一些違法排污的企業,大幅壓縮環保的成本,甚至根本不投入環保,劣幣驅逐良幣,嚴重破壞市場競爭秩序,阻礙了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崔書紅表示。
據了解,界龍位于川沙新鎮界龍大道266號,該區域屬規劃產業區外、規劃集中建設區以外的“198區域”,具體生產工藝為酸洗磷化—熱處理—拉拔,2016年產鋼絲10580噸,產值7840萬元。
據浦東市政府和浦東環境保護以及市容衛生管理局官方網站的信息,早在2009年,界龍就被列入浦東新區重點企業環境保護監督管理名單,2017年度浦東新區級重點監管企業名單將其列為“重點監管排放廢水企業”。
并且,多年來,該公司多次受到政府財政資金支持進行節能改造。2013年浦東新區節能降耗專項資金支持5.5萬元,2014年上海市燃煤(重油)鍋爐清潔能源替代專項扶持資金支持64萬元,2014年浦東新區燃煤鍋爐、窯爐清潔能源替代市、區兩級財政補貼合計246.4萬元。
然而,這些重點監管和財政支持似乎并沒有取得成效。因無環評審批手續,在2016年12月份中央環保督察期間,界龍被列為環保違法違規建設項目“淘汰關閉類”。去年12月、今年3月,川沙新鎮兩次告知企業停止生產,今年9月4日,川沙新鎮再次書面告知企業立即停止生產,如不予配合,將采取“斷水、斷電”措施。目前,企業已停產并自行切斷了生產電源。
環保部通過官方微博發文表示,面對空氣、水和土壤污染的嚴峻形勢,大規模治理已經在中國展開,強化環境監管是不可逆轉的大趨勢。真正的風險源不是強化監管,而是產業鏈長期漠視污染問題。“我們建議,各大汽車品牌以此次舍弗勒斷供危機為教訓,從檢索和核查供應鏈的環境合規表現入手,對供應鏈的環境風險進行一次徹底的‘摸底’,切實解決產業生產過程造成的污染問題,邁向環保、節能、低碳的綠色發展之路。”
崔書紅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與自然是一種共生關系,對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在生態環境保護要算大賬,算長遠賬,算整體賬,算綜合賬。“嚴格環境執法,一方面解決了一些老百姓身邊的環境問題,改善了環境質量;另一方面也促進了經濟結構調整,加快了新舊動能轉換。對排污企業依法監管已經成為常態,所有的企業都應當適應這種常態,養成自覺遵守環境保護法規的習慣。”
環保督察促進經濟良性發展
“我們不贊成抓環保會影響經濟社會發展、導致原材料價格上漲的說法。”崔書紅反駁這一說法,并給出數據和案例來證明環保督察促進了經濟良性發展。
“今年開展中央環保督察的15個省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同比提高0.95%;沒有開展的16個省份同比提高0.54%。今年1~8月除水泥產量同比下降0.5%,粗鋼、有色金屬、焦炭、平板玻璃、紙板產量同比分別提高5.7%、4.2%、4.0%、3.0%、1.7%,主要工業產品產量都穩中有升,開展環保督察的15個省,粗鋼、有色金屬、焦炭、平板玻璃、造紙等產量增速還高于全國的水平。”崔書紅介紹。
官方數據也表現良好。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7%,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0.7個百分點。1~8月份城鎮新增就業974萬人,同比增加26萬人。人社部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95%,環比下降了0.02個百分點,同比下降0.1個百分點,處于近年來最低水平。
崔書紅強調,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繼續保持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沒有變;產品價格的變化,主要是由供需關系造成的,取決于當前經濟發展的總體形勢、我們的資源稟賦和市場需求等方方面面。
“有的企業直接打著環保名義,渲染環保政策因素加劇產品價格上漲,這是一種擾亂市場的行為。”崔書紅表示,環保督察沒有對主要工業產品產量造成影響,更不是推動產品價格上漲的直接原因。
崔書紅表示,河北邢臺和山東濟寧,都通過環保督察,促進了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和良性發展。
“邢臺對全市1397家沒有治污設施、嚴重污染環境的板材企業進行統一拆除,不僅做到‘兩斷三清’,還對廠房進行了統一拆除;在拆廠房的同時,規劃建設了一個國際一流的新興產業園區,一方面把國際先進的高端企業引入園,另一方面引導被取締的企業通過改進工藝、提檔升級、整合搬遷再入園,重新打造現代化、環保型的板材企業。”崔書紅介紹了他在宣傳貫徹環保部部長李干杰在2017~2018年冬季大氣污染防治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座談會上講話精神的時候了解到的情況。
崔書紅介紹,今年上半年,邢臺的PM2.5濃度為89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幅度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2%,改善率居河北省第三位。
據邢臺市統計局的數據,1~8月邢臺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高于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速3個百分點,增速位列全省第一。崔書紅介紹,同期邢臺市的全部財政收入和公共財政收入、預算收入增長增速均排全省第二。“邢臺這個例子說明只要方法得當,用環保倒逼加速新舊動能轉化,可以同時實現雙贏。”
作為重工業城市的山東濟寧,有1025萬千瓦火電裝機、年均8000萬噸的煤炭開采量,每年消耗煤炭近5000萬噸,還有鋼鐵、焦化、煤化工等行業。
“通過對排污企業精細化管理,濟寧市實現了大氣污染治理的良好成績,今年1~8月PM2.5濃度為5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2.5%,這兩項指標均居2+26城市前列。”崔書紅介紹,在環保治理的同時,濟寧經濟運行良好,1~7月濟寧市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13.76%,高出全省平均增長率0.66個百分點,實現利潤增長41.2%,高出全省28.9個百分點,實現利稅增長34.82%,高出全省23.7個百分點。
“加大環保倒逼力度,將劣幣驅逐出去,凈化市場環境,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提高經濟發展質量,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權益,這才是環保督察的應有之義。”崔書紅表示,邢臺和濟寧的案例讓他非常有信心,其他地方也應該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