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走進安順市鎮寧縣石材產業園,機器轟鳴,火花四濺,一個個石材產業廠房拔地而起。這里聚集了省內大型的石材企業,建設了西南地區首屈一指的石材城。作為貴州省石材產業發展的集中區域之一,素有...
走進安順市鎮寧縣石材產業園,機器轟鳴,火花四濺,一個個石材產業廠房拔地而起。這里聚集了省內大型的石材企業,建設了西南地區首屈一指的石材城。作為貴州省石材產業發展的集中區域之一,素有“石上江南”美譽的安順市,石材資源儲量大、分布廣、品種多、品質優,已初步探明飾面石材資源量約6.98億立方米,主要分布于鎮寧、紫云、關嶺、普定等區縣。
從安順市石材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目標看,“到2020年,將形成資源開采、石材加工、輔助配套、現代生產綜合服務四位一體的新型石材產業集群,石材全行業產值將達到600億元……”該市石材產業將力爭躋身百億級產業俱樂部。但從統計數據看,2015年安順實現石材及相關產業工業總產值15.3億元,這就意味著要想如期兌現目標,還方興未艾。
賣得出去才是有用之材,賣不出去就是一堆無用的石頭。
盡管早在上世紀80年代,安順就開始開發石材,但受制于技術等因素,加工企業小而亂,加工設備技術簡單粗糙,優質原料未能加工出有品牌有市場的產品,70%產銷量多以原石或荒料的形式運往省外加工。受傳統產品需求增速放緩、消費需求結構調整等影響和市場容量、環境等因素制約,大資源、小產業、低層次的狀況仍然亟待解決,品牌培育、市場拓展、營銷模式等都是一個個需要攻克的難題。
近年來,隨著全國區域經濟結構調整、東部地區石材資源的日趨枯竭和開發成本上升,石材產業由東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一些企業也轉移內陸,資源稟賦異人的安順在這場石材“遷徙”中迎來機遇。
將石材產業打造成黔中經濟區的新興特色產業,安順市在做好總體規劃的同時,不斷加大投入,一邊抓市場,一邊抓平臺建設,以園區建設為途徑、以專業市場建設為核心,抓好各縣石材產業園區建設,打造西南地區石材集散地。通過走出去、請進來方式,讓眾多外地石材企業相繼到該市考察。
由于石材資源、區位、交通等優勢和石材市場潛力大,不少企業紛紛前來投資興業。涌現出了以晨春石材、水電九局天韻石材、玉騰石材、六合石材等一批有實力的石材企業,并相繼建設了西秀石材產業園、鎮寧石材產業園、關嶺石材產業園、紫云石材產業園等園區。按照石材全產業鏈中,堅持“建設綠色礦山、實施清潔生產、加強資源節約,實施”互聯網+貴州石材“、”貴州石材云“的建設計劃,在石材創意設計、物流、電商及國際化戰略上走出了一條新路徑。企業入駐后,先后開發了灰木紋、黑木紋、灰姑娘、灰太狼、楊柳青、米黃等系列產品,成就品質優異的石材產業品種,成為安順踢開國際石材市場大門的”開路先鋒“。
據了解,2015年6月,貴州省政府將石材產業列入建材產業重點規劃項目,出臺《關于加快石材產業發展的意見》,把安順市西南國際生態石材交易博覽中心、安順石材產業基地和鎮寧石材產業園區分別納入全省重點布局建設項目中。安順率先在全省編制出臺了《安順市人民政府促進石材產業健康發展意見》、《安順市石材產業聚集區發展規劃》。同時,正確引導、制定出臺系列政策措施,打出了石材產業發展的系列“組合拳”,使石材產業一路高歌猛進,讓石材產業成為安順一張閃亮的地方名片。
目前,已入駐企業晨春石業有限公司是亞洲最大的石材單產企業,集礦山開采、加工、銷售為一體。該公司現有石材礦山2座,每年開采量達10萬立方米。兩期建設項目建成后,形成產能為年產150萬平方米石材薄板、精品、石雕。貴州天韻石尚有限公司則是一家涉及礦山開采、石材精加工、工程裝飾、園林園藝綠化工程施工、石材貿易銷售以及市場運作等諸多領域的大型綜合性企業,隸屬于世界500強中國電建集團旗下的中國水電九局。目前正在運營的石材加工廠第一期項目可年加工板材100萬平方米,第二期項目建成投產后將年加工板材可達400萬平方米。如今,安順已逐步發展成西南最大的石材基地之一。已擁有石材礦權36宗,開采能力達44.5萬立方米/年,具有一定規模石材加工企業12家,總投資48.58億元。
為從根本上防治石材產業的環境問題,安順還建立了環保一票否決制度,同時鼓勵企業進行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以先進加工技術,實現廢物減量化。此外,安順市還積極推動石材產業與旅游融合發展。興偉石博園就是這樣的企業之一,在該石博園的28個展廳內,收藏了約4萬件奇石藏品,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品種最齊、檔次最高的觀賞石博園之一,集游客吃、住、行、游、購、娛為一體,目前已經發展成為4A級旅游景區。